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寄题郢州白雪楼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注释:

  • 折杨黄华:指优美的音乐,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文艺作品。
  • 知音:懂得欣赏的人,指懂音乐的人。
  • 四海:指世界各地,泛指广泛的范围。
  • 区区:微不足道,形容小。
  • 冥冥:模糊不清,指不明确的情况。
  • 俚耳:粗俗的耳朵,指不懂音乐的人。
  • 朱楼碧瓦:红色的高楼,绿色的屋顶。
  • 榱桷(cuī jué):建筑构件,这里泛指楼台建筑。
  • 烂漫:随意、自然的样子。
  • 参差:参差不齐,形容姿态多样。
  • 栏槛(jiàn làn):栏杆。
  • 石城:石头砌成的城墙,这里代指楼阁。
  • 寒江:冷清的江水,暗指夜晚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郢州白雪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知音稀少、艺术价值被低估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也有对现实社会中知音难求、艺术不被重视现象的批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