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
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
至意不标揭,小名聊自属。
夏风檐楹寒,冬雪窗户燠。
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
【注释】
- 隐者:隐居的人
- 委所逢:指隐居的人遇到什么。委,托付、遭遇。
- 无不足:无所缺欠。
- 山林与城市:指自然和城市生活。
- 语道归一毂(gǔ):语言行为归于一个车轴上。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此处借喻人的言行举止。
- 巨细:大小。
- 此指:这里指的是。
- 局束:拘束。
- 小名:谦称自己的名称。
- 古之人:古代的隐士或高人。
- 超然:超越尘世。遗耳目:超然物外。
- 趣舍:取舍、喜好。
- 命亭今何为:现在为什么要建这个亭子?
- 畏惊俗:害怕惊动世俗之人。
- 夏风檐楹寒:夏天时风吹过,屋檐下显得清凉。
- 冬雪窗户燠(yù):冬天的雪使窗户变得温暖。
- 春樊乱梅柳:春天的花木凌乱无序。
- 秋径深松菊:秋天时小路两旁长满了深绿色的松树和菊花。
- 壶觞日笑傲:每天用酒壶酒杯来饮酒取乐,逍遥自在。
- 裙屣(xǐ)相追逐:形容人们互相追逐嬉戏。裙,裙子;屣,短鞋;追逐,嬉戏。
-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这种乐趣难以描述,我只好弹奏新的曲子来表达。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亭子诗,描写了诗人在亭子里所见所感,表现了他追求自然、向往隐逸的生活态度。
首联“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是说隐居的人遇到的一切都很充足,他们并不缺少什么,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信。
第二联“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在城市里,人们忙碌奔波,而在山林中,人们则可以悠闲自得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他们的言行举止也趋于一致,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
第三联“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则是说诗人议论事物总是从大处着眼,但内心却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发挥。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四联“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则是说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其本质;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选择忍耐而不是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五到八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来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夏日炎炎,诗人却喜欢在凉快的地方避暑;冬天大雪纷飞,诗人却喜欢欣赏雪花飘落的美丽景象;春天百花争艳,诗人却更喜欢独自欣赏那一片宁静;秋天落叶纷飞,诗人却更愿意在静谧的山水间寻找心灵的归宿。这些细节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总结:这种生活虽然艰难但却充满了乐趣,于是他便拿起琴来弹奏新的曲子以示纪念。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