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

王安石 著

《田庐》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注释

  • 春雨濡:春雨滋润土壤,使得耕种得以顺利进行。春雨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提供水分,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 秋阳暴:秋季的阳光强烈而温暖,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秋阳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最终达到丰收的目的。
  • 二物应时须:这里的“二物”指的是春雨和秋阳,它们都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应时须”表示这两种自然现象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必须得到充分的满足。
  • 九州同我服:这里指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这些条件。“九州”指的是中国的各个地区,包括北方、南方、西部等,“同我服”表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在依赖着这些自然因素。
  • 欲为生少慕:这里的“生”指的是生活,“为”指的是从事或努力。“少慕”表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渴望。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通过辛勤劳动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 得此自云足:这里的“此”指的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自然因素(春雨、秋阳),“自云足”表示得到了这些资源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资源的珍惜和感激之情。
  • 君思周伯阳:这里的“君”指的是诗人自己,“周伯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以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著称。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
  • 所愿岂华毂:这里的“所愿”指的是诗人的愿望或追求,“华毂”指的是华丽的车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并不如隐逸生活来得重要。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与友人圣俞共同创作的,通过对农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春天和秋天代表了不同的农事活动,春雨和秋阳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诗人通过对自然条件的赞美,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反思。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