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经纶,万事惭强聒。
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危言回丘山,声利尽毫末。
由来治乱体,宿昔心已达。
肯随俗好恶,议论轻自决。
遗风何寥寥,梦寐待豪杰。
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阙。
长材晦朝伦,高行隐家闼。
新除酬问望,宿蕴行施设。
念吾非忘形,此理未易说。
【注释】
1.送孙叔康赴御史府:送别孙叔康,让他到御史府。
2.古人:古时的人。
3.经纶:治国之才,治理国家。
4.惭强聒:惭愧地唠叨不休,形容说话多、烦琐。
5.青冥:天空。指仕途远大。
6.但一节:只占一官半职而已。
7.危言:正言、忠言。这里指正直的言论。
8.回丘山:回旋于天地之间,指能屈能伸,能进能退。
9.毫末:微小的末梢。比喻微不足道。
10.宿昔心已达:昨夜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即“宿昔心已得”。
11.肯随俗好恶:不愿意顺从世俗的好恶。
12.议论轻自决:轻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经过深思熟虑。
13.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
14.梦寐待豪杰:梦中期待英雄豪杰出现。
15.天书下东南:天上的诏书降临在东南地区(指京城)。
16.趣召赴严阙:急忙召见并前往朝廷。
17.长材晦朝伦:才能出众而隐居在家。
18.高行隐家闼:高尚的行为被隐藏在家庭里。
19.新除:新被委任或调任。
20.宿蕴:旧日的积累与素养。
21.行施设:实行施政。
22.念吾非忘形:想到我就不会忘记自己的形象。
23.此理未易说:这个道理不容易说清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孙叔康去京城当御史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
开头四句为第一段,先写孙叔康的为人,他喜欢谈论经邦济世的事,可是由于他过于谦虚,不肯多说,因此别人觉得他很可笑。接着写孙叔康对前途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能够把握时机,施展才能,不能总是拘泥于小节,否则就难以成就大业。
中间四句为第二段,诗人希望孙叔康能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他的才能,做一个清高的官员,不要随随便便地发表意见,轻易地做出判断。诗人还特别指出了孙叔康的为人原则:不随俗好恶,不轻易决断,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最后八句为第三段,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情况,认为他早就有志于做一番事业,只是当时还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现在孙叔康就要去京城当御史了,诗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早日建功立业,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认为官场太黑暗,人心太奸诈,只有像孙叔康这样的人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