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邻虽幸借馀光,终愧陈臻问发棠。
官柳又惊眉拂翠,宫梅应喜额涂黄。
江湖得计还相造,道义论交付两忘。
多谢乾坤容长物,许乘春意到文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次韵诗《次韵伯远运干见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善邻虽幸借馀光,终愧陈臻问发棠”。
- “善邻”:这里指的是与邻居和睦相处,可能是在赞美或羡慕这种和谐的邻里关系。
- “幸借馀光”:意指得到别人的帮助或好处。
- “终愧”:表示惭愧,觉得自己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
- “陈臻”:可能是一个名字,但在此上下文中不清楚其具体身份。
- “问发棠”:这里的“棠”可能是指“棠棣花”,常用于比喻兄弟或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问发棠”可以理解为“询问如何栽培这棠棣花”,暗示了诗人对于如何维持和培养这种友情的困惑或渴望。
第二句:“官柳又惊眉拂翠,宫梅应喜额涂黄”。
- “官柳”:指官府中的柳树,常用来象征官场或仕途。
- “惊眉拂翠”:形容柳枝随风轻摆,如同人的眉毛般轻柔飘逸。
- “宫梅”:通常指宫廷中的梅花,这里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或地位。
- “额涂黄”:可能是指额头上抹上黄色的颜料,以示喜庆或吉祥。
- 结合整句,可以理解为看到官府中的柳枝随风飘扬,诗人感到惊喜或愉悦;而宫墙外盛开的梅花也让他感到欣喜,因为这些都是他想要追求的美好事物。
第三句:“江湖得计还相造,道义论交付两忘”。
- “江湖”:这里可能指江湖中的事务或人际关系。
- “得计”:意为取得了好的结果或策略。
- “相造”:相互交往、合作。
- “道义论”:谈论道义问题。
- “交付两忘”:即把道义上的争论或分歧置之脑后,不再去考虑。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一些风波后,现在能够放下争执,专注于道义的讨论或实践。
第四句:“多谢乾坤容长物,许乘春意到文昌”。
- “乾坤”:天地之间,泛指广阔的空间或环境。
- “容长物”:容纳或允许生长某些事物。
- “春意”: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 “文昌”:古代对读书人或官员的尊称,象征着智慧或学问。
- 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感谢大自然的广阔和宽容,使得他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希望他的才华能够得到认可和提升。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修辞手法,如“官柳”、“宫梅”、“眉拂翠”、“额涂黄”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融入其中,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感染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