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在公元845年所作。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著名诗人,有《长江集》存世。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杖锡东来意亦勤,寒岩枯木自相亲。
注释:拄着拐杖来到山中,心情也变得勤快。寒冷的石头上的枯萎树木互相亲近。
赏析:诗中的“杖锡”,是指拄着拐杖步行,形容行旅之劳。”东来意亦勤”表明诗人为了探访友人而踏上了旅途。”寒岩枯木自相亲”描绘出了一幅寂静的自然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寻求慰藉的愿望。方惊妙论雨侵坐,忽喜新诗光照人。
注释:刚刚听到美妙的论述,被雨水打湿了坐处;忽然发现有新诗映入眼帘,照亮了我。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从孤独到惊喜的心理转变。“方惊妙论雨侵坐”可能意味着诗人在静坐聆听时,被窗外的雨声打断了思绪,感到有些惊讶。“忽喜新诗光照人”则描绘了诗人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诗文,如同得到了一束明亮的光一样,给他带来了惊喜。物外交游清似水,梦中忧患碎如尘。
注释:物质世界的往来像清澈的水一样清晰,梦境中的忧虑和困扰如同尘土般消散。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界限的深刻思考。”物外交游清似水”比喻了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纯洁、透明,没有杂质,就像清水一般。而”梦中忧患碎如尘”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这些忧虑和困扰就像是灰尘一般无法驱散,最终消散在梦中。儿童正欲承砻错,应觉临文便有神。
注释:孩子们正在准备磨米的工具,我也应该感到灵感随时都会到来。
赏析: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描述。诗人通过观察孩子们准备工具的情景,联想到自己的创作过程,认为灵感总是伴随在身边,随时可能出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