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袁司徒,闭户雪中市。
高眠罢炊爨,冰榻对瑶砌。
岂如王孝伯,鹤氅斗清媚。
随风杨柳花,纵横扑襟袂。
冬温犯春令,破白已为瑞。
何妨盈地尺,万井共欢慰。
草木含馀滋,山川郁佳气。
清寒入诗骨,敢问酒价倍。
日月同过鸟,燔烈又兴岁。
老大不足悲,吾今但心醉。

对雪二首再用前韵

我笑袁司徒,闭户雪中市。

高眠罢炊爨,冰榻对瑶砌。

岂如王孝伯,鹤氅斗清媚。

随风杨柳花,纵横扑襟袂。

冬温犯春令,破白已为瑞。

何妨盈地尺,万井共欢慰。

草木含馀滋,山川郁佳气。

清寒入诗骨,敢问酒价倍。

日月同过鸟,燔烈又兴岁。

老大不足悲,吾今但心醉。

【注释】

(1)袁司徒:指袁宏,字彦方,“建安七子”之一。曾官司徒,故称。

(2)闭户雪中市:关上门在雪天中买物。

(3)高眠罢炊爨:高卧,躺着休息,罢,停止;炊爨,做饭。

(4)冰簟,以冰做的竹席;瑶砌,玉砌。这里形容台阶或床铺等的洁白。

(5)清媚:清新妩媚。

(6)杨柳花:柳絮。

(7)“冬温”句:冬天的温暖到了春天就成为吉祥的兆头了。

(8)“何妨”两句:这两句说,何必担心积雪只有一寸厚,万民就能共享太平之乐了。

(9)余滋,余留的滋养。

(10)佳气:美好的气息。

(11)清寒入诗骨:清寒,即清冷。诗骨,指诗歌的骨力、风神。

(12)酒价倍:指酒价昂贵。

(13)日月同过鸟,燔烈又兴岁:日,太阳;月,月亮,这里代指太阳和月亮,比喻时光;鸟,喻时事。

(14)老翁:年老之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袁宏通过描写雪景,来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安闲自得的情怀。此诗先写雪景,后写雪后的意境,最后点明主题。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朴实自然,不假雕琢,有“清水出芙蓉”之美。

第一联“我笑袁司徒,闭户雪中市”,写诗人对袁宏的赞美。袁宏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才华出众,却隐居不仕,与世无争。诗人说他“闭户雪中市”,是在赞扬他的淡泊名利、安闲自在。诗人用“笑”字,写出了他对袁宏的羡慕之情。

第二联“高眠罢炊爨,冰簟对瑶砌”,继续描写雪景。诗人用“冰簟”、“瑶砌”来形容台阶的洁白,表现出雪后环境的清幽美丽。这里的“冰簟”,既指凉席,也指台阶,用词新颖独特。

第三联“岂如王孝伯,鹤氅斗清媚”,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赞美王敬伯的风采。王敬伯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风度翩翩,潇洒自如,与袁宏的恬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四联“随风杨柳花,纵横扑襟袂”,诗人用杨柳花的飘落来象征雪花的轻盈,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美丽。而“纵横扑襟袂”则形象地表现出雪花飘落的速度之快,给人一种动感的感觉。

第五联“冬温犯春令,破白已为瑞”,诗人用冬日温暖的阳光来打破严冬季节的寒冷,象征着希望和生机的到来。这里的“破白”一词,既有字面意思,也有引申意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赞美。

第六联“何妨盈地尺,万井共欢慰”,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他认为即使雪花覆盖了大地,也不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和欢乐。这里的“盈地尺”既形容了雪花的密集程度,也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第七联“草木含馀滋,山川郁佳气”,诗人用草木的生长来象征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自然风光。这里的“草木”和“山川”都是自然元素,通过它们的生长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第八联“清寒入诗骨,敢问酒价倍”,诗人用清寒来象征诗歌的魅力和价值,表达了对诗歌的高度赞美。同时,他也借酒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不羁的性格。这里的“清寒入诗骨”既是对诗歌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性格的描述。

第九联“日月同过鸟,燔烈又兴岁”,诗人用日月的运行和鸟的活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他认为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会迎来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重生。这里的“燔烈又兴岁”既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第十联“老大不足悲,吾今但心醉”,诗人用“老大”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无奈。但是,他依然选择去欣赏和享受生活的美好,用“心醉”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这里的“心醉”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