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
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
古木森建幢,苍藤大张幄。
初疑翠黛扫,颇类青玉琢。
飞泉何处来,其势自天落。
舂撞吼雷霆,激射纷雪雹。
田家承下流,伐石竞耕凿。
摇风麦初齐,泛水秧尚弱。
恍若桃花源,误入不容却。
况有古道场,碧瓦照丹雘。
楼台锁烟霞,松杉聚猿鹤。
我来孟夏初,征衫汗如濯。
行行不知劳,梯云上青廓。
入门寂无人,幽鸟自相乐。
登堂赵州出,此意亦不恶。
徐徐叩其端,善巧万金药。
销除爱欲恼,澡浣尘土浊。
山神似相留,入夜雨还作。
明朝出山去,欲去更盘礴。
何当赋归来,寄傲酬素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游白云山海会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
译文:龙舒的山水多么秀丽,白云在它之上更显壮丽。
注释:龙舒是地名,位于今中国湖南省境内,这里的山水以秀美著称。这句诗描绘了白云在美丽的山水之中,更显得壮观。诗句:“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
译文:七座山峰相互环绕,仿佛伸手就能触及天空。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群山环绕的景象,让人感觉到山峰之间的空间非常有限,给人一种接近天空的感觉。诗句:“古木森建幢,苍藤大张幄。”
译文:古老的树木如同巨大的伞盖,苍翠的藤蔓伸展开来。
注释: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山林中大树和藤蔓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诗句:“初疑翠黛扫,颇类青玉琢。”
译文:一开始我怀疑这是被翠绿色抹过,后来觉得更像是经过雕琢的青色玉石。
注释:这里用“翠黛扫”和“青玉琢”来形容山上的植被和岩石的美丽,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诗句:“飞泉何处来,其势自天落。”
译文:不知从何处飞来的泉水,它的力量好像来自天空。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给人一种大自然的力量感。诗句:“舂撞吼雷霆,激射纷雪雹。”
译文:轰鸣声如雷霆般震撼,水花四溅像是下雪雹。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山泉冲击的声音和水花飞溅的景象,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诗句:“田家承下流,伐石竞耕凿。”
译文:农田人家顺着水流,争相用石头开垦土地。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农田水利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水源利用的积极性。诗句:“摇风麦初齐,泛水秧尚弱。”
译文:微风吹拂着刚插好的禾苗,泛水的秧苗还不太结实。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农民耕作的场景,以及庄稼生长的初步阶段。诗句:“恍若桃花源,误入不容却。”
译文:这仿佛是桃花源一般的地方,但一旦进入便无法返回。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句:“况有古道场,碧瓦照丹雘。”
译文:还有古寺庙,绿色的琉璃瓦映照着红色的屋脊。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寺庙建筑的美丽,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诗句:“楼台锁烟霞,松杉聚猿鹤。”
译文:楼台在烟霞中隐现,松树和杉树聚集着猿猴和白鹤。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和谐美好的感受。诗句:“我来孟夏初,征衫汗如濯。”
译文:我来到五月的初夏,衣服都被汗水浸湿。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旅途劳顿的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句:“行行不知劳,梯云上青廓。”
译文:一路走来不知疲倦,登上云梯直上青翠的山峦。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登山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句:“入门寂无人,幽鸟自相乐。”
译文:推开门静悄悄的,只有小鸟在欢快地鸣叫。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寺庙的静谧氛围,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诗句:“登堂赵州出,此意亦不恶。”
译文:登上殿堂后,赵州禅师出现了,这种意境也不坏。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赵州禅师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禅宗思想的领悟。诗句:“徐徐叩其端,善巧万金药。”
译文:慢慢地敲它的末端,那智慧就像价值连城的良药。
注释:这句话赞美了禅师的智慧和教诲,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句:“销除爱欲恼,澡浣尘土浊。”
译文:清除内心的贪欲烦恼,洗净尘世的污垢。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修行的目的,即通过修心养性来净化心灵。诗句:“山神似相留,入夜雨还作。”
译文:似乎山神在挽留我,夜晚的雨又开始下了。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的互动,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诗句:“明朝出山去,欲去更盘礴。”
译文:明天我要离开这里,想要离去却又犹豫不定。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句:“何当赋归来,寄傲酬素约。”
译文: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家乡,把这份傲气当作酬谢平生之约的礼物。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游览白云山海会寺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