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两见西湖滨,似向贱贫求贵人。
安民扶世在豪杰,贵人何必皆岩莘。
嗟予坎壈今老矣,糊口相煎未能已。
愿君莫作贵人看,岁晚庶几长不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赠蓑衣道人》。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七年两见西湖滨,似向贱贫求贵人。
安民扶世在豪杰,贵人何必皆岩莘。
嗟予坎壈今老矣,糊口相煎未能已。
愿君莫作贵人看,岁晚庶几长不死。
注释:
七年:指作者第一次来到西湖时已经过去了七年。
两见:两次见到。
贱贫求贵人:比喻自己虽然地位低下却依然渴望得到贵人的帮助和重视。
安民扶世:安定民众、扶持世界之意。
豪杰:有胆识和才能的人。
岩莘: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者或圣人。
嗟予坎壈:感叹自己的坎坷不平命运。
坎壈(kǎn kǔ):困苦。
今老矣: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
糊口:勉强维持生活。
相煎:互相煎熬、压迫。
庶几:大概、也许。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苏轼对蓑衣道人的关心和鼓励。首句“七年两见西湖滨”表明他与道人已经有七年未见面,而在这期间又两次到西湖之滨,这足以说明他对道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两句“安民扶世在豪杰,贵人何必皆岩莘”则是对道人的期望和赞美,希望道人能够像豪杰一样安民扶世,而不是只满足于做贵人。
最后两句“嗟予坎壈今老矣,糊口相煎未能已”则是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道人的祝愿,希望道人能够长寿,不要因为年岁已高而感到苦恼。最后一句“愿君莫作贵人看,岁晚庶几长不死”则是对道人的劝勉和期望,希望道人不要过于追求富贵,而是要珍惜自己的平凡生活,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长久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