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卷尽秋天高,月光照水翻金涛。临溪酌月羞溪毛。
举杯未饮欲谁酬,兹非沈谢须刘曹。

【注释】:

  1. 浮云卷尽秋天高,月光照水翻金涛:浮云被风卷走,秋高气爽。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金色的波浪翻滚。
  2. 临溪酌月羞溪毛:我站在溪边欣赏着月亮,看到它映在溪水中,如同溪边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
  3. 举杯未饮欲谁酬:举起杯子,却不知道该向谁敬酒。
  4. 兹非沈谢须刘曹:这不是像沈约、谢灵运那样的文人,也不像曹操、曹植这样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颜端行为教授颜端行所写之和老杜《曲江章》诗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浮云卷尽秋天高,月光照水翻金涛”描绘了一个秋高气爽的画面。天空中的浮云逐渐消失殆尽,使得天空变得高远而清晰。明月当空,其光芒洒在水面上,仿佛将整个水面都照亮了。这种光影效果让人联想到金波荡漾,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第二句“临溪酌月羞溪毛”则是进一步描绘这一美景。诗人站在溪边,手举酒杯,面对着皎洁的月光和清澈的水面。他看到自己的影子映照在溪边的草地上,就像是一丛丛的草叶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种景象既生动又优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三句“举杯未饮欲谁酬”则转入了思考。诗人虽然已经欣赏到了这美丽的景色,但心中却充满了疑惑和迷茫。他不知道应该向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敬意。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最后一句“兹非沈谢须刘曹”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提到了两位著名的文人沈约和谢灵运以及曹操和曹植这两位英雄。诗人并不是要模仿他们的样子,而是要表达出一种超越文人和英雄的境界。他的诗歌并非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之美,更是为了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地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