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归抚事若饥渴,恨无羽翼西南飞。
人生交旧贵伦辈,情亲意接心相知。
岂无晚秀负才蕴,高谈大笑拘礼仪。
洛中故事名义燕,二毛第一年相推。
洒冠登仕荷天宠,尊君报国当百为。
既嗟大耋盍知止,纳禄谢事皆所宜。
顾方北道倚烦剧,未许解绂披荷衣。
长篇不令负花约,为指风什歌式微。
如羹甘露爽心骨,似柄玉麈亲颜眉。
兰丛虽未长罗宅,菊英似亦思陶篱。
子山已著小园赋,彦伦犹愧钟山移。
聊摅短引谢招隐,肯使猿鹤常惊啼。
【注释】
耆英会:指东汉末年,名士许劭、刘表等人所举行的宴会。他们都是当时天下闻名的人物。后遂以“耆英会”泛称名流会聚。
怀归抚事:指对故国思念之情。若饥渴:像口渴一样迫切。恨无羽翼西南飞:恨不能像燕子一样,在春天来临之前就飞回故乡。
人情交旧:指与故友交往,如同亲人一般。贵伦:指高贵的德行或人伦。
晚秀:晚年有成就的人。负才蕴:具有才智和才能。高谈笑:高谈阔论,指言谈举止高雅。拘礼仪:拘于世俗规矩。
洛中:洛阳城中,借指洛阳这个地方。故事:典故。名义:指名誉地位。燕:指宴请宾客。
二毛:指头发斑白。第一年:第一次做官的时候。相推:相互比照。
洒冠登仕:指辞去官职,重新回到民间。荷天宠:蒙受皇恩。尊君:尊重您。报国:为国家效力。当百为:要为国家尽职尽力。
嗟:感叹词。大耋:指年纪很大的人。盍:何不。知止:知道适可而止。纳禄:接受俸禄。谢事:辞官不做。
顾方:只是。北道:北方的道路。倚烦剧:担负烦杂繁重的任务。未许:不允许。解绂:解开官印,辞去官职。披荷衣:穿着朝服。
长篇:指文章很长。负花约:辜负了与朋友的约定或诺言。风什:诗赋。歌式微:写诗赋来歌颂衰落的事物。
如羹:像羹汤一样。甘露:比喻甘美的药水。爽心骨:清凉爽快。玉麈:象牙柄的拂尘。亲颜眉:使容颜显得和蔼。
兰丛:香草。罗宅:指华丽的住宅。菊英:菊花的花瓣。思陶篱:想念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子山:指晋代诗人孙绰,字兴公,曾任尚书左丞,世称兴公先生。小园赋:即《桃花源记》。彦伦:指晋代诗人潘岳,字安仁,曾任河阳县令,世称安仁先生。钟山:指钟山风景,也借指东吴。移:转移。
短引:短篇文章。谢招隐:向隐居者致谢。招隐:指隐居不仕。肯:岂敢。猿鹤:指山林中的动物。常惊啼:经常被惊扰而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是送给友人李德林的。作者通过赠诗,表达了对友人李德林的赞美和劝慰,希望他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因为年老而感到沮丧,同时表达出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怀归抚事若饥渴,恨无羽翼西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用“饥渴”来比喻自己对故土的思念,用“恨无羽翼”来形容自己渴望自由飞翔的心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颔联“人生交旧贵伦辈,情亲意接心相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与故友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诗人强调了自己与故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里的“情亲意接”和“心相知”都表明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颈联“岂无晚秀负才蕴,高谈大笑拘礼仪”,则转向了对晚辈才子的赞美。诗人认为,尽管这些晚辈才子可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但他们仍然拥有才华和智慧,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在交往中应该保持适当的礼仪,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一联中,诗人通过对晚辈才子的赞美和对礼仪的重视,表达了他对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尾联“如羹甘露爽心骨”,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祝福和鼓励。这里用“如羹甘露”比喻友人的才华和智慧,用“爽心骨”形容这些才华和智慧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舒适感。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职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人以“似柄玉麈亲颜眉”收束全诗,用玉麈的形象来象征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帮助。这里的“颜眉”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通过这个词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面容的关注和关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赠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