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兰臭味古来同,同处元非造化工。
墨竹方生秋涧上,紫兰已到鲁斋中。
筑台移玉尊清惠,运笔挥金尚古风。
却似高人来伴我,幽芬日日透帘栊。
【赏析】
本诗为赠兰而作,首二句写兰香竹气,同在一室;三四句赞美兰花的香气与竹香不同。最后两句写自己对高人之伴的喜爱之情。
全诗以兰竹喻人,赞其高洁,并表达了诗人对高人之伴的喜爱之情。
“和秋涧惠兰韵”: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秋涧惠兰为题,用七言律形式来写。首联“竹兰臭味古来同”,点明了兰竹都是古人所赞赏的,它们虽然气味相同,但生长环境、生长条件却大不相同,所以不能同处一室。颔联“墨竹方生秋涧上,紫兰已到鲁斋中”是说墨竹刚刚长出嫩芽,正在秋涧之上,而紫兰已经开放,飘散着芳香,来到我书房的窗下。尾联“筑台移玉尊清惠,运笔挥金尚古风”则是说,我在这里筑台移玉尊(即把玉樽移到了台上),用来盛酒招待友人,用笔墨挥洒,抒发我的豪情壮志。最后“却似高人来伴我,幽芬日日透帘栊”两句则是说,这高人仿佛是我的知己,他的幽雅芬芳的气息,每天都能通过帘栊飘进我的居室。
此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以景托情,情景交融。首联点明主旨,写兰竹同处一室,虽臭气相通,但生长环境迥异,不能同处一室。次联写兰竹生长环境的不同,引出下文的议论。三联写兰竹的品格高洁,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境界相吻合,从而引出尾联。四联由兰竹写到人,由人写到自己的志向。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多样,有竹、有兰、有秋涧、有鲁斋、有玉尊、有帘栊等,形象鲜明生动,色彩斑斓多彩,充满了诗意,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