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意广奈才疏,学未成时家已癯。
蚤慕沧洲穷广大,晚依丽泽沃焦枯。
先儒凛凛今如在,圣道洋洋孰与图。
两字高题时仰止,千江一月几曾殊。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平生意广奈才疏,学未成时家已癯。
  • “平生意广”:意指内心充满宽广的志向和理想。
  • “奈才疏”:表达对自身能力不足的无奈和遗憾。
  • “学未成时家已癯”:形容因学业未成而家境贫瘠,身体消瘦。
  1. 蚤慕沧洲穷广大,晚依丽泽沃焦枯。
  • “蚤慕沧洲”:早年向往广阔的天地或深远的精神追求。
  • “晚依丽泽”:晚年依托于学问或成就深厚的环境。
  • “穷广大”:形容心胸开阔,视野远大。
  • “沃焦枯”:比喻学问或才能受到滋养,得以茁壮成长;又形容因学识浅薄而导致体弱多病。
  1. 先儒凛凛今如在,圣道洋洋孰与图。
  • “先儒”:指古代的学者或道德榜样。
  • “凛凛”:形容严肃、崇高的样子。
  • “今如在”:表明这些古代贤人的思想仍然活在当下,影响着后人。
  • “圣道”:指圣人之道,即高尚的道德标准。
  • “孰与图”:询问谁能够理解并追随圣人之道。
  1. 两字高题时仰止,千江一月几曾殊。
  • “高题”:指高超的学问或见解。
  • “时仰止”:时常仰望着这些学问和思想作为行为的准则或目标。
  • “千江一月几曾殊”:比喻众多不同的事物中,能有如此相似、共同之处的东西是极为罕见的。这里用“月”喻道,意味着只有少数真正领悟和实践圣人之道的人能够保持其本质不变,如同天上的月亮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改其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自身的境遇与古代贤人的风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以及对学问和道德重要性的认识。诗人通过对“先儒”和“圣道”的赞美,强调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坚守道德和理想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千江一月几曾殊”的比喻,诗人传达了在众多的知识和行为中,能够保持核心价值和原则的稀少性,强调了这种稀有品质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知识、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