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霖博得遁翁怜,磊磊诗邮忽到前。
噀雾扫清尘外马,瀑泉呼起耳中蝉。
妨它种事并芒事,知是丰年或歉年。
陋巷一瓢应易足,更无思虑且安眠。
梅霖:梅雨,指春末夏初的连绵细雨。
博得遁翁怜:得到隐居老人的喜爱。
磊磊诗邮:指诗人寄来的信,磊磊形容字迹工整清晰。
噀雾:用嘴喷出雾气,比喻吹散了云雾。
清尘外马:指在尘世之外骑马,比喻远离世俗纷扰。
瀑泉:瀑布流下的水声。
呼起:引起,触动。
芒事:琐碎杂事。
妨它:妨碍。
种事:指种植庄稼的农事。
并芒事:与农事相提并论。
知是:料想。
丰年或歉年:丰收年和歉收年。
陋巷一瓢应易足:居住在简陋的小巷里,用一只瓢就能满足。
思虑:忧虑。
安眠:安然入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画面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美好的隐居生活图景。
首句“梅霖博得遁翁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表达了对隐居老人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又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时节的景色。梅雨绵绵,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诗人的心田。
颔联“噀雾扫清尘外马,瀑泉呼起耳中蝉”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美好场景。诗人用“噀雾”来形容天空中的云雾被雨水冲洗干净,呈现出清新明亮的画面;用“瀑泉”来形容山涧的泉水奔腾跳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同时,这两句诗还巧妙地将隐居生活中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妨它种事并芒事,知是丰年或歉年”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认为,隐居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琐碎杂事并不妨碍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相反,正是这些琐事和杂事构成了他隐居生活中的独特韵味和魅力。而这种独特韵味和魅力的背后,则是他对丰收年和歉收年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尾联“陋巷一瓢应易足,更无思虑且安眠”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幸福。诗人认为,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用一只瓢就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无需忧虑和操劳。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充满了宁静和安宁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安心地度过每一个夜晚,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陪伴。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美好画面,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和平与简单生活的追求和理解。它不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启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