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拟田庐乐莫年,谁知凫舄遽飞仙。
鹗书连走文场捷,麟趾多推正脉贤。
晚锡蓝衫更鹖弁,径分蒲璧镇龙泉。
春风满县开桃李,回首松楸锁翠烟。
【注释】
满拟田庐乐莫年:满,尽。田庐,田园。莫年,长寿的年华。凫舄(pú xì)飞仙:语出《庄子·外物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谓赵龙泉飞升仙境。鹗书,指科举考试的捷报。文场捷,指在科举中高中。麟趾,指龙生九子中的第三子,象征祥瑞。正脉贤,意为有正统才能的人才。晚锡蓝衫更鹖(hé 同“鹖”,一种鸟)弁(biàn),赐给蓝衣和鹖冠。径分蒲璧镇龙泉,意谓为镇守龙泉而赐给的蒲壁、璧玺。春风满县开桃李,春风温暖,县邑之内桃花柳树盛开,比喻赵龙泉生前政绩显著,人民安居乐业。回首松楸锁翠烟,回首往事,看到松柏掩映下的墓地烟雾缭绕。
【赏析】
此诗是悼念一位已故的名臣之作。全诗以追忆的口吻,缅怀了死者的生平业绩,赞颂了他的德望与政绩,并抒发了诗人对他的敬爱之情。
第一句“满拟田庐乐莫年”,“满”即全部。“田庐”犹言田园。“乐莫年”犹言高寿之年。“田庐”指赵匡胤任节度使时所建庄园。这里说赵匡胤一生都过着田园生活,享尽天年。这一句从侧面写他一生清正廉洁,不事声色,与民休息,深受百姓的爱戴。“凫舄遽飞仙”,传说孔子的弟子颜回有一次乘船出游,一只鸭子跳到他的船上,他也不赶鸭子,而是把它带到了岸上放生。后来这只鸭子就化为神仙。作者用这一典故说明赵匡胤的死,就像那只凫舄一样突然。
第二句“鹗书连走文场捷”,“鹗书”即传令官骑马持文书驰来报告捷音的诏书。“连走文场捷”即连续中状元。作者说他接连中了进士,这是对他早年考中进士的追述。
第三句“麟趾多推正脉贤”,意思是说赵匡胤的子孙都是贤明的人。“麟趾”是麒麟头上的三只足,古人认为它是吉祥之物。“正脉”指的是赵匡胤一系。“贤”指贤德。“多推”,多认为是。
第四句“晚锡蓝衫更鹖弁”,“晚锡”是赐予的意思。“蓝衫”是指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汉书·龚遂传》说:“吏民冠盖相望道。”可见其衣着华丽。“鹖(huī)弁”是一种帽子。据《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曾为交趾太守,他治下很严,但很关心百姓疾苦,经常深入民间了解情况。老百姓称马援为“马使君”。这里的“鹖弁”指的就是马援所戴的帽子。这两句说赵匡胤晚年还赐给读书人蓝衫和鹖冠,表明他对读书人的关心和重视以及自己对读书人的重视。
第五句“径分蒲璧镇龙泉”,“径分”就是道路分开的意思。“蒲璧”是古代帝王所用的玉器,这里用来比喻赵匡胤为官的清廉正直。“镇龙泉”是说赵匡胤为官公正,能够震慑住坏人。
第六句“春风满县开桃李”,春天到来的时候,桃李花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句赞美的是赵匡胤生前政绩卓著,治理得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第七句“回首松楸锁翠烟”,松楸,指坟墓。“回首”即回头回忆。“翠烟”指松枝上的烟雾。这一句是说赵匡胤的英名和功绩,已经铭刻于史册,流传于后世,即使死后,人们也会常常回忆起他的功德,就像烟雾笼罩着青山一样。
诗人先追忆了赵匡胤的清贫生活和崇高品德,然后描绘了他一生的辉煌成就,再接着赞颂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最后表达了诗人对他永垂不朽的崇敬之情。诗人对赵匡胤的追忆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充分表达了他对亡者的深情怀念和对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