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屺虽频莫慰心,见公犹幸母如存。
东山何事遽陈迹,西路如今又断魂。
柳翣忽临新冢道,林花空满旧时园。
一衿和气归何处,化作功名遗子孙。
诗句释义:
- “陟屺虽频莫慰心” - 陟屺,意为登上高处(此处指墓地)哀悼。频,表示次数多。莫慰心,即无法安慰内心。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对当前情境的无奈。
- “见公犹幸母如存” - 见到您,我还能感到母亲还在人世。公,指张佛子。幸,表示幸好或者幸运的是。表达了诗人在悲伤中仍能与张佛子相遇并感到欣慰的情感。
- “东山何事遽陈迹” - 东山,通常指隐逸之地,此指张佛子曾经的隐居之处。陈迹,指留下的痕迹。遽,表示突然或者快速。表达了张佛子的突然逝去给诗人带来的震惊以及对其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
- “西路如今又断魂” - 西路,指的是通向墓地的道路。断魂,形容极度悲痛到失去魂魄的状态。表达了诗人面对墓地时的悲痛心情和对张佛子去世的哀痛。
- “柳翣忽临新冢道” - 柳翣,古代丧葬仪式中使用的道具,用以象征保护和引导亡灵升天的风神。新冢,新的墓地。描述了一幅送别张佛子的场景,使用柳翣来象征风神的保护和引导。
- “林花空满旧时园” - 林花,指墓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的树木和花朵。空满,形容词,表示空旷而没有生机。旧时园,指张佛子的家或他曾经生活过的园林。表达了墓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因失去了主人而变得荒凉和寂寞。
- “一衿和气归何处,化作功名遗子孙” - 一衿,指一种情感或气质。和气,这里可能是指平和的气质或态度。归何处,表达无处可归或者无处可去的意思。化作功名遗子孙,将这种情感或气质转化为外在的成就和名誉留给了子孙后代。
译文:
登高望远虽然频繁却不能安慰我内心的悲伤,看到你我还庆幸母亲依然在世。
东山为何这么快就成了历史陈迹?西路如今又让人感到伤心断魂。
柳翣忽然降临在新墓的路上,林花空荡荡地布满了曾经的家园。
一腔正气不知该归向何处,最终化为成就功名留给子孙后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象运用,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多次提到“路”、“魂”等词汇,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尊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柳翣”、“林花”,诗人传达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哀愁,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悲悯之情。此外,诗中还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功业难成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