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蓄买山钱,晚得佳城岂偶然。
官职丛中韬素志,风波险处谒名贤。
只将和气占心地,尚想清尊养性天。
宗党典刑难倒指,忍看庭玉泪溅溅。

【注释】:

挽思泉居士:悼念思泉居士,即李思泉。李思泉曾隐居于终南山,世称“终南居士”。李思泉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其诗多咏史抒怀,风格清雅俊逸。

平生不蓄买山钱:一生未曾积蓄过购买山田的钱。

晚得佳城岂偶然:晚年获得理想的归宿不是偶然的。佳城,指理想中的天堂。

官职丛中韬素志:在众多的官员堆里隐藏着自己的高尚志向。官职丛中,比喻众多的官位;韬素志,隐藏自己的志向。

风波险处谒名贤:在波涛汹涌的险境中拜见名流贤达。谒,拜访。

只将和气占心地:只把和睦之气占据心间。和气,和睦之态。

尚想清尊养性天:还想保持高洁的节操来保养本性。清尊,指高尚的品行、情操。性天,指人的本性。

宗党典刑难倒指:同辈中人难以衡量我的才能和成就。宗党,同辈或同志。典刑,标准,准则。

忍看庭玉泪溅溅:不忍看到庭院里的玉器(象征家族)因悲伤而流泪。溅溅,泪水四溅。

【赏析】:

《挽思泉居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悼念友人李思泉而作的七律。李思泉曾隐居于终南山,世称“终南居士”,白居易与李思泉交往甚密,常游终南山,并写下许多咏终南山之作。李思泉去世后,白居易十分痛悼,写下了这首怀念友人的七律。全诗以缅怀之情贯穿始终,语言平易,情感真挚,是悼亡之作中的名篇。

首联直抒胸臆,开篇就点明了自己平生从不积蓄购置山田的钱,这表现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富贵的性格特点。“晚得佳城岂偶然”则表明自己得到理想归宿绝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原因。“佳城”,指理想中的天堂。

颔联写自己隐于山林,退居官场之中都坚守着一颗崇高的志向和美好的品质。“韬素志”指的是隐居山林之时,他仍然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内心,不为世俗玷污;在仕途之中,他依然坚持着一个正直无私的品质,不为权贵所左右。这两句既表现了主人公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险地寻找着真理。“谒名贤”是指他四处奔波,拜见那些名流学者,向他们请教学问。这两句不仅表现出主人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更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精神。

尾联则是诗人对主人公生前事迹的评价,同时也是对主人公的一种安慰和鼓励。“忍看”二字流露出了诗人对主人公不幸命运的无奈和悲愤;但“庭玉”二字却展现出了主人公一生清正廉洁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因此,“庭玉泪溅溅”不仅是对主人公不幸命运的哀悼,更是对他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以缅怀之情贯穿始终,情感真挚,语言平易,是一首优秀的悼亡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