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
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拜谒明招二先生的墓,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前两句“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意思是说,多少读书人都已离去,后人早已失去了先贤们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意思是说,圣贤立教,没有古今的界限,时代虽然有治乱兴衰,但道德教化却永远不会穷尽。

【答案】

拜明招二先生墓

多少门人迹已空,后生久矣失遗风。

圣贤立教无今古,时有污隆道不穷。

赏析:这首诗以“拜谒二先生墓”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关注和感慨。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合抒情,尾联总结全诗,点明主题。

首句“多少门人”,指那些曾经追随二先生学习、研究的人。他们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了,而他们的足迹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出二先生的影响力已经消失殆尽。

次句“后生久矣失遗风”,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这里的“后生”指的是那些年轻有为的人们,他们继承了二先生的思想精髓,但却没有能够将之发扬光大。相反,他们反而失去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失落感和无奈之情,使得诗人不禁发出了“失遗风”的感慨。

诗人转向了对历史兴衰的评论。他认为,圣贤立教并没有古今之分,时代的变迁并不会改变其本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道德教化都不应该被忽视。这是因为,道德教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它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因此,即使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也应该坚持道德教化的道路,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诗人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认为,尽管时代有时会发生兴衰变化,但道德教化永远不会穷尽。这是因为,道德教化是一种永恒的价值追求,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约束。只要我们坚持这一追求,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美好。

这首诗通过拜谒二先生墓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感慨。他主张我们应该坚守道德教化的原则,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被暂时的困境所困扰,而是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勇往直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