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氏孤忠彻九天,青原淡月惨遗篇。
摩挲朱子呜呼字,寂寂庭前重怆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全诗如下:
拜明招二先生墓
仲氏孤忠彻九天,青原淡月惨遗篇。
摩挲朱子呜呼字,寂寂庭前重怆然。
【注释】
- 仲氏孤忠彻九天:指孔子的弟子仲孙氏,他的忠诚精神贯穿于天地之间。
- 青原淡月惨遗篇:青原山的月色很清冷,而留下的诗歌篇章却很悲惨。
- 摩挲朱子呜呼字:在摩挲着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的“呜呼”二字。
- 寂寂庭前重怆然:在寂静的庭院中再次感到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韩偓对两位先贤—孔子和朱熹的哀悼之作。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朱熹则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韩偓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这些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仲氏孤忠彻九天”,描绘了孔子的高尚品德与伟大精神,其忠诚之情仿佛穿越九天,感动天地。这一句也表达了对孔子的无限崇敬与思念之情。
次句“青原淡月惨遗篇”,以青原山的月色作背景,暗示了孔子的教诲与思想如同那淡淡的月光一样,虽淡泊却深远,影响着后世无数人。这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第三句“摩挲朱子呜呼字”,则转向了朱熹。朱熹的“呜呼”二字,既是对朱熹本人的悼念,也是对整个儒家思想的哀叹。韩偓在这里表达了对朱熹以及他所倡导的理学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传统儒学的坚守和传承。
最后一句“寂寂庭前重怆然”,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诗人站在庭院里,面对着曾经辉煌的先贤们,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悲痛。这种悲痛不仅是对逝去的先贤的哀悼,更是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深深忧虑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和朱熹这两位先贤的描绘,展现了韩偓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道德观念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情感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