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为客,飞飞岂自由。
情知稻粱急,莫近网罗求。
关塞风高夜,江湖水落秋。
哀鸣徒自切,谁谓尔悲愁。

【注释】

长为客:长期做客。

飞飞岂自由,飞鸟尚且有飞翔的本能,何况人呢?

情知稻粱急:知道自己的生计很紧迫,稻粱指粮食。

莫近网罗求:不要被罗网所捕获而误入歧途。罗网,比喻陷阱、圈套。

关塞风高夜,江湖水落秋:指边塞戍卒在严冬时节思念故乡之情。关塞,关口要塞。

哀鸣徒自切,哀鸣,悲号。徒自切,徒劳无益。

谁谓尔悲愁?谁说你悲哀忧愁?

【赏析】

《雁》是王昌龄七绝组诗中的一首。《全唐诗》录其三十九首,编者题作“出塞曲”。

这是一首写大雁归乡之苦的七绝。前四句写大雁远飞万里,终因思家心切,不得不返回故巢。后四句写大雁归巢时,人们却已设下圈套来捕捉它。大雁哀鸣,徒劳无益,反遭祸害。最后二句,诗人把矛头直指那些设网捕雁的人,斥责他们枉费心机。全诗以“雁”为中心意象,通过写大雁归巢的艰难和人们设网捕雁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大雁深切的同情以及对不义之举的憎恶之情。

首句“万里长为客”,点明大雁远飞万里归巢这一行为。“长为客”,即长期做客,也暗含着思乡之意。第二句“飞飞岂自由”,则进一步强调了大雁归巢的艰难。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大雁比作自由自在的鸟儿,然而大雁毕竟不是鸟儿,它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觅食生存,而不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际。第三句“情知稻粱急”,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入展开。这里的“稻粱”指的是食物,而“急”则暗示着大雁的生计十分紧迫。诗人通过对大雁归巢时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大雁的同情之心。

后四句则转向对那些设网捕雁的人进行谴责。这里的“网罗”并非真的指捕鸟的工具,而是借指那些用来设下圈套捕捉大雁的机关。大雁在归巢途中,一旦发现自己落入了这些机关之中,便会毫无防备地被捕捉。诗人在此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大雁归巢时的艰辛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设网捕雁之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指责那些设网捕雁之人,而是通过“哀鸣徒自切,谁谓尔悲愁”这两句话来进行表达。这里的“哀鸣”既是指大雁归巢时发出的悲切之声,也是指那些设网捕雁之人的内心呐喊。而“谁谓尔悲愁?”则是诗人对于设网捕雁之人的质问。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难道就不怕大雁因此而陷入困境甚至丧命吗?显然,这些人的做法是不义之举,是不值得称赞的。因此,在这里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于不义之举的憎恶之情。

这首诗以“雁”为中心意象,通过对大雁归巢的艰难以及设网捕雁之人的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雁深切的同情以及对不义之举的憎恶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