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卓来篇不许双,社坛高处立旌幢。
自知孤敌难为胜,欲竖长幡一面降。
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何时玉手归重搦,笑倒秋醪潋滟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答题要点的概括。
“只卓来篇不许双”,卓来篇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这里指代屈原;“孤敌难为胜”,孤指的是孤立无援,敌人指的是楚国的敌人秦国。诗人用典,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有志同道合者能够共同辅佐国君,完成统一大业。“欲竖长幡一面降”一句,意思是想要竖起旗帜宣告投降。长幡是古代用于宣告胜利的一种旗帜,此处用来比喻诗人的政治理想,即希望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两句,意为要学习楚怀王依墙而哭的壮烈行为,不要像宋襄公那样不战而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楚国灭亡的惋惜,也反映了他对秦灭六国的统一大业的担忧。
“何时玉手归重搦,笑倒秋醪潋滟缸”两句,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让君王重新掌握政权,恢复国家繁荣昌盛的局面呢?这既是诗人对楚国灭亡的惋惜,也是他对自己政治抱负未得实现的感慨。
【答案】
寄衡父满翁
只卓来篇不许双,社坛高处立旌幢。
自知孤敌难为胜,欲竖长幡一面降。
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何时玉手归重搦,笑倒秋醪潋滟缸。
赏析:
此诗首联以屈子之典起兴,颔联借喻自己渴望得到君王赏识,实现抱负,颈联写楚亡,暗寓对秦灭六国的担忧,末联则表达了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