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摆落到鸿冥,始见当时遁世英。
丛棘敢思丹凤至,寸筳惭叩巨钟鸣。
须知奔竞浮荣路,未若喧传不朽声。
此道固为流俗笑,苟非夫子欲谁明。

《再次元韵答几道》是宋代诗人王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名利浮华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尘嚣摆落到鸿冥”:这里的“尘嚣”象征着世间的纷扰和喧嚣,而“鸿冥”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喧嚣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达到了一种清静高远的状态。
  2. “始见当时遁世英”:“遁世英”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类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自身的理想追求。
  3. “丛棘敢思丹凤至”:“丛棘”象征着危险和艰难,而“丹凤”则是吉祥和美好的象征。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初心和信念的重要性。
  4. “寸筳惭叩巨钟鸣”:“寸筳”指的是微小的声音,而“巨钟”则是响亮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声音的大小来比喻事物的价值,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而非表面的繁华。
  5. “须知奔竞浮荣路”:这里的“奔竞”指的是追逐名利的行为,“浮荣”则指虚有其表的荣耀。这两句批评了那些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强调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充实和提升。
  6. “未若喧传不朽声”:这里的“喧传”指的是广泛传播的消息,“不朽声”则是永恒的声誉。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更看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外在的名声和赞誉。
  7. “此道固为流俗笑”:这里的“此道”指的是诗人所坚持的道路或理念,“流俗笑”则指社会上对这种道路的不同看法和嘲笑。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可能会受到质疑或不理解的忧虑,但同时也表达了他不惧非议、坚定前行的决心。
  8. “苟非夫子欲谁明”:这里的“夫子”指的是古代的学者或老师,“欲谁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传承和发扬的渴望。这两句通过提问的形式,呼吁人们应该尊重和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再次元韵答几道》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而且在思想和情感上也达到了深刻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文学才华,还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