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豁虚堂巧架成,地平相与远山平。
横岩积翠檐边出,度陇浮苍瓦上生。
春入壶觞分蜀井,风回谈笑落芜城。
谢公已去人怀想,向此还留召伯名。
平山堂位于扬州,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著名古典园林。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所建。这座园林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而闻名于世。
让我们来赏析第一句诗:“豁豁虚堂巧架成,地平相与远山平。”这句诗描绘了平山堂建筑的独特之处。“豁豁”形容空旷开阔,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虚堂”则指空灵、通透的建筑风格。通过巧妙地搭建而成,使得平山堂显得格外开阔明亮。此外,这句也表达了平山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仿佛与远处的山峦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二句诗:“横岩积翠檐边出,度陇浮苍瓦上生。”这一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平山堂周围的自然景观。“横岩”指的是横卧在地面的岩石,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积翠”则形容这些岩石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色植被,为平山堂增添了一抹生机。同时,这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之情。他站在平山堂的屋檐下,俯瞰着脚下的山川大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句诗:“春入壶觞分蜀井,风回谈笑落芜城。”这句诗描绘了平山堂中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春天到来时,人们纷纷来到平山堂共饮佳酿,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在这里,他们畅谈欢笑,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此外,这句还表达了平山堂作为一处名胜之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交流。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也为平山堂增添了一份文化韵味。
第四句诗:“谢公已去人怀想,向此还留召伯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山堂的怀念之情。曾经的谢公(谢安)已经离去,但人们在此地依然怀揣着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而平山堂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胜之地,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与气魄,也可以欣赏到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
这首诗通过对平山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赞美,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名胜之地的魅力所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这座名胜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