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
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
秋夜
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
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
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
注释:
①秋日傍晚,万物皆已入睡,只有蟋蟀发出鸣叫声。
②季节的更替是自然的规律,蟋蟀的叫声也是顺应这个规律而发出的。
③鼓胁:指蟋蟀腹部两侧的硬壳。
④窸窣:形容微风中树叶、草等发出的沙沙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气的秋夜图景。诗人以蟋蟀为线索,通过对蟋蟀鸣叫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力。
首句“秋夕不自晓”,描绘了秋夜降临,万物都已入睡的景象。此时,蟋蟀开始鸣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接着,诗人用“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两句,表达了季节的更替是自然的规律,蟋蟀的叫声也是顺应这个规律而发出的。这句诗既表现了蟋蟀的习性,又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诗人通过“争喧鼠公盗,窸窣蛇阴行”两句,描绘了其他动物的活动。鼠公在偷食时发出喧哗的声音,蛇在地下爬行时发出窸窣的声音。这些声音与蟋蟀的鸣叫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秋夜的交响乐。
诗人以“独有东家鸡,苦心为昏明”一句,结束了全诗。这一句表明,虽然其他动物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但只有东家鸡还在为人们照明。这句诗既赞美了鸡的精神可嘉,也反映了人们对鸡的依赖。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鸣叫,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