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川固有道,造舟不如梁。
曾闻水覆舟,不闻死乘杠。
奈何揭厉子,先先勇褰裳。
岂尽水害人,固亦谋非臧。
【诗句释义】
涉水过河,有固定的规律,造舟不如架梁。
曾经听说过水能覆舟,没听说过死乘杠。
为何要揭起厉子先,率先跳进急流中。
难道只是水害人,也要考虑谋虑的得失。
【译文】
在涉水上,遵循的是固有的规律,建舟不如架梁。
我曾听闻,洪水会淹没船只,却没有听说有人因死而乘船。
为什么你要揭起厉子先,率先跳入急流之中?
难道只有水能害人,我们也要考虑谋划是否合理。
【注释】
- 涉川:泛指行走在河流、山川之间。
- 造舟不如梁:建造舟船不如架设桥梁。比喻用舟船渡河不如使用桥梁安全。
- 曾闻水覆舟:我听说过水能翻倒船只。表示河水湍急,船只容易被水流冲走。
- 不闻死乘杠:《论语》中有“君子乐山”之说,认为君子应当喜欢山中的景色和宁静。这里说,君子不会死于危险的交通工具。
- 奈何揭厉子:为什么要揭起厉子先。厉子先可能是指某个人物,具体不详。
- 先先勇褰裳:首先跳入水中的勇敢之人。
- 岂尽水害人:难道只是因为水的灾害就认为人会遭殃吗?表示不能以偏概全,水虽有害,人也有自己的原因和责任。
- 固亦谋非臧:但这样的做法本身也不是明智之举。臧,通“赃”,明智、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