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虽谓灵畜,无竹或死饥。
竹今无方无,凤云非其时。
使之群鸱鸢,饥饱为止飞。
非惟失所灵,亦与弹射期。

注释:

凤虽然被认为是灵畜,如果没有竹子就会饿死。

竹子现在没有地方种植,而凤凰却认为不是它该出现的时候。

让它像一群鸱鸢那样飞翔,饥饱为度为止飞。

不仅失去所依赖的灵气,也与弹射的期数相违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中描述了竹子和凤凰的命运,通过这种命运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首句“凤虽谓灵畜”,表达了凤凰作为灵畜的观念。凤凰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具有高贵的地位,所以作者将其视为灵畜。然而,接下来的句子“无竹或死饥”却揭示了一个事实,即凤凰如果没有竹子作为食物来源,也会因为饥饿而死。这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孤立存在。

第二句“竹今无方无”,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稀缺性。这里的“无方无”可以理解为“无处可寻”,表明竹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易得。

第三句“凤云非其时”,则将焦点转向了时间因素。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事物的发展往往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如果时机不对,即使是凤凰这样的灵畜也可能无法发挥作用。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使之群鸱鸢,饥饱为止飞”形象地描绘了凤凰被当作鸟鸢对待的情形。这里的“使”字表现出了诗人对这种境遇的无奈和悲哀。

最后两句“非惟失所灵,亦与弹射期”则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失去了凤凰这种灵畜,也意味着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的追逐和滥用。

整首诗以凤凰和竹子的命运为线索,通过对它们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