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萧枝上风,蜩蛰以秋告。
黯叆道旁树,荫绿凉可冒。
况承积阴馀,急雨荡晴昊。
初凉逞新威,宿暑惩旧躁。
漫漫出门路,踽踽可谁造。
江声汹西奔,海远剧东到。
中间可行望,洗涤去尘抱。
况于林阜间,古屋架晴燥。
蚊虻稍敛收,轩户可淹傲。
惜乎余独游,不可携所好。
踟蹰伫归步,风作冷相劳。
【译文】
秋风萧瑟,树叶飘落,蝉鸣声声,秋意已浓。
道旁树木茂密,枝叶茂盛,可以乘凉避暑。
秋天的阴云多,天气凉爽,急雨洗去了夏日的暑气。
初秋的风很凉爽,驱走了夏天的燥热。
漫漫长路,我踽踽独行,谁又能陪我一同走呢?
江水滚滚奔流不息,海波远去直奔东边,中间有路可行望。
洗涤了一身尘埃,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
树林里草木繁盛,古屋在晴空下显得更加明亮。
蚊子飞得低,可以尽情地享受清静,轩窗门户敞开,可尽情欣赏风景。
可惜的是,我只能独自游玩,不能带着心爱的东西。
我徘徊不前,伫立着等待归途,风一吹来,冷意袭人。
【注释】
- 寥萧:萧条、凄凉的样子。
- 蜩(tiáo)蛰:蝉等昆虫冬眠。
- 黯叆(ǎn ǎi):阴暗貌。黯,深暗;叆,通“霭”。
- 荫绿:遮荫,遮蔽阳光。
- 积阴:久阴之气。
- 暑:指炎热之夏。
- 宿暑:指夏天遗留下来的暑气。
- 漫:形容行走时无目的地四处张望。
- 踽踽(jǔ jǔ):孤独的样子。
- 江声:江水的流动声音。
- 汹(xiōng):水流湍急的样子。
- 西奔:向西奔流或流动。
- 剧:急速的样子。
- 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 荡:冲刷的意思。
- 新威:新的威力,此处指初秋的清凉。
- 宿暑:指旧时的暑气。这里指夏末秋初残留的暑意。
- 茫茫:茫然、迷茫。
- 踽踽:孤单、寂寞的样子。
- 尘抱:被尘埃所包围。
- 林阜间:树林和山岗之间。
- 古屋:古老的建筑。
- 蚊虻:蚊子和马蜂一类的小虫。
- 轩户:高大的窗户门。轩,高起的屋顶;户,门窗。这里泛指高大宽敞的房屋。
- 淹傲:自得其乐,自鸣得意的样子。
- 余:我。
- 独游:独自旅游。
- 不可携所好:不能带着喜爱的物品一起出游。
- 踟蹰(chí chú)伫(zhù):犹豫徘徊。踟蹰,踌躇不决;伫,停留。
- 凉相:相互。凉,互相;相,帮助。
赏析:
首句写景,以萧瑟秋风引出下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二、三两句写道旁树影和树阴给人带来的凉意;四、五句写秋日的气候,并进一步描绘了急雨涤暑的景象;六、七句点明季节,并突出初秋之凉的特点;八、九句写初秋的风势,表现了诗人对此的感受;十、十一句写初秋天气的变化,并写出了诗人对此的感受;十二至十五句写诗人独处野外,面对茫茫大路,感到孤单寂寞,并写出了他对这种感受的心情;十六句写江声汹涌奔流,而海边则更为广阔;十七至二十句写江海之间的景色,并写出了诗人在此的感受;二十一至二十四句写诗人漫步在林阜之间,看到古代的房屋,感到它更加明亮;二十五至二十六句写蚊虻收敛翅膀,诗人看到轩户敞开,感到自己可以在这里畅游;二十七、二十八句写诗人独自出游,没有携带喜爱的东西,感到孤独寂寞;二十九至三十句写诗人徘徊不前,伫立等待归途,感受到寒冷的秋风吹过来,写出了诗人对此的心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