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天子盛天厩,吐蕃入马上天寿。
紫衣驭吏偏坐前,骑入都门不容骤。
西极苜蓿得气肥,六闲飞黄卧嗟瘦。
千秋殿下谁把笔,当时人无出干右。
传闻三马同日死,死魄到纸气方就。
铁勒夹口重两衔,墨丝丱尾合双纽。
天门未上人就观,老胡惊嗟失开口。
生搜朔野空毛群,死断世工无后手。
当时天子惜不传,送入御府置官守。
胡尘勃郁燕蓟来,宫阙萧骚既焚后。
谁弃千金出手收,足踏万里避奔走。
几经蹂蹀道边尘,今日宁无纸上垢。
樽前病客不识画,但惊马气世未有。
冀北骏骨无时无,生不逢干死空朽。
世工无手不肯休,任使气骨陋如狗。
这是一首描绘马的诗。
下面是逐句翻译:
天宝天子,盛赞天厩中的马匹。
吐蕃入侵,战马进入皇宫,不被允许疾驰。
紫衣驭吏偏坐前,骑着马走进都门,不允许快跑。
西极苜蓿得气肥,六闲飞黄卧嗟瘦。
千秋殿下谁把笔,当时人无出干右。
传闻三马同日死,死魄到纸气方就。
铁勒夹口重两衔,墨丝丱尾合双纽。
天门未上人就观,老胡惊嗟失开口。
生搜朔野空毛群,死断世工无后手。
当时天子惜不传,送入御府置官守。
胡尘勃郁燕蓟来,宫阙萧骚既焚后。
谁弃千金出手收,足踏万里避奔走。
几经蹂蹀道边尘,今日宁无纸上垢。
樽前病客不识画,但惊马气世未有。
冀北骏骨无时无,生不逢干死空朽。
世工无手不肯休,任使气骨陋如狗。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干的画作《五马图》的一部分。
- “天宝天子”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他在天宝年间对马的喜爱达到了极致。
- “吐蕃入马上天寿”描述了吐蕃入侵时,战马被带入皇宫的情况,不允许它们疾驰。
- “紫衣驭吏偏坐前”描绘了一幅画面,一名紫色衣服的驭吏坐在前面,而骑马的人则被安排在后面。
- “骑入都门不容骤”表达了骑马进入都门时不允许疾驰的情景。
- “西极苜蓿得气肥”描绘了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在西方生长得肥美的景象。
- “六闲飞黄卧嗟瘦”暗示了六闲(可能是某种马的名称)因为过于肥胖而在死亡时显得消瘦。
- “千秋殿下谁把笔”指的是在千秋殿下,是谁拿起笔来绘画马的。
- “当时人无出干右”表明在当时没有人能够超越韩干的画技。
- “传闻三马同日死,死魄到纸气方就”暗示有传言说有三匹马在同一天死去,而死魄到了纸上才显现出来。
- “铁勒夹口重两衔,墨丝丱尾合双纽”描绘了一幅画面,铁勒马的嘴被夹住,而墨丝马的尾巴与另一个马的尾巴相扣。
- “天门未上人就观”意味着当门还未打开时,人们就已经开始观赏这些画。
- “老胡惊嗟失开口”形容老胡看到画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因为他无法相信如此优秀的画作会存在。
- “生搜朔野空毛群”暗示了在搜寻荒漠中,只找到一群落单的马。
- “死断世工无后手”表示那些以绘画为生的工匠们失去了他们的技艺。
- “当时天子惜不传,送入御府置官守”说明了当时的皇帝非常珍惜这幅画,以至于不愿意将它流传出去,而是将其送入皇家收藏室并设置官员进行看守。
- “胡尘勃郁燕蓟来”描绘了胡人的战尘从远方涌来的情景。
- “宫阙萧骚既焚后”暗示了宫殿因火灾而变得破败凄凉。
- “谁弃千金出手收”可能指的是有人为了得到这幅画而不惜花费千金。
- “足踏万里避奔走”形容这幅画的价值如此之高,以至于有人愿意长途跋涉来观看它。
- “几经蹂蹀道边尘”暗示这幅画曾被多次践踏和抚摸,留下了道边尘土的痕迹。
- “今日宁无纸上垢”表达了即使经过了无数次的抚摸,今天仍然会有灰尘落在纸上。
- “樽前病客不识画”可能指的是一位患有疾病的人站在酒杯旁边欣赏这幅画。
- “但惊马气世未有”强调了只有韩干的画作才能展现出马的气质。
- “冀北骏骨无时无”暗指韩干的画笔下的马总是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在奔跑。
- “生不逢干死空朽”意味着如果韩干的画技没有流传下来,那么他的作品就会永远消失。
- “世工无手不肯休”形容那些以绘画为生的工匠们已经无法再制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 “任使气骨陋如狗”表达了韩干的画作是如此出色,以至于连最普通的工匠也难以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韩干的作品《五马图》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描绘马的各种形态和状态,展现了韩干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马的深刻理解。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通过对各种马的不同状态的描述,展现了韩干对马的独特见解和艺术才华。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马的重视程度以及人们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