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
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
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
梅花
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 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 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
注释:古人常以梅花为美,其美丽足以让人品尝,然而在画中很难描绘出梅花的冷艳与幽香。当草木枯萎时,只有寒冷的北风肆虐;等到雪霜初霁,月亮又显得有些清冷。只有在明亮的窗户下,才能清楚地看到梅花的美,但远观苍山和田野上的梅花,则无法与之相比。听到羌笛声,悲伤之情会随之消散,何必等到百花凋零才感到悲伤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诗,通过梅花的高洁、坚韧,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首联“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梅花因其高洁、冷艳、幽香而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同时,它的形象也被赋予了诗意,仿佛一幅美丽的画作难以描绘出来。颔联“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以及它在不同季节下的美态。颈联“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对比了明窗之下的梅花与远处苍山野地之上的梅花。尾联“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则由听觉转入情感层面,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感慨与惋惜之情。整首诗以咏梅为主,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与赞美,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歌语言的优美与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