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枯木了生涯,那更迎春竞物华。
金粟病中犹示众,如来到处不须夸。
毗卢法藏无心供,兜率陀天自散花。
比似出门千万事,何如丰俭且随家。
【注释】
①悟老:唐代僧人,名慧能,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六祖惠能的师傅。他创立了南宗禅。
②三颂:指“自性本净,无所不染,染尽方知本性不染”(《坛经》)三颂。
③自持:自己保持,自己约束。
④淡泊:清静淡泊。
⑤物:事物。
⑥夜坐:夜晚坐着。
⑦举:拿,提起。
⑧枯木:枯萎的树木。
⑨毗卢:梵语Buddha-Lotus的省译,意译为“佛”。佛教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寺庙称毗卢寺。
⑩兜率陀天:即兜率天,梵语Sukra,印度神话中的一座天宫。佛教认为它是欲界六天之上,色界的第四层天。
⑩比似:好像。
【赏析】
此诗为诗人赠给开先悟老的一首诗,是三首七绝之一。诗人借对禅师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安守清贫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说:我的一生就像枯萎的木头一样,已经过完了我的人生,又何必去迎接春天,去和花草争妍斗艳呢?这里,诗人用“枯木”比喻自己的心性,表示自己已经看破世事,超脱尘世,不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干扰。
后两句说:金粟病时(指患肺病)还在众人中示众,佛祖到处都不必夸耀;毗卢法藏无欲无心地供佛,兜率天自然散花。这里,诗人以佛陀为例,说明自己的心性已经达到了一种高超的境界。
中间两句说:如果把世俗的一切看得太重,就失去了自我;如果能看轻世俗的一切,就会得到更多的自在。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的不屑一顾和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说:比起出门在外的事情来,还是丰俭由家吧。这里,诗人以家常小事为喻,说明自己的心性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淡泊和对于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