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如权衡,俯仰在缇室。
鼓行橐籥间,草木俱应律。
物物各有长,辈行皆屈膝。
谁能长百花,寒梅最先密。
自此启端兆,次乃排等秩。
微者或易伤,大者或不实。
剪除困陵暴,粪扫如扑抶。
骈开类争妍,粉败若老佚。
采撷既纷纷,弃置复郁郁。
大抵争春花,柔弱忌寒冽。
方知岁前梅,义勇过箭疾。
有如比红儿,观者亦呵叱。
有如当皱玉,却欲数梨橘。
又如奏金石,秋虫并啁唧。
又如持豨苓,便拟簉芝术。
又如白玉堂,光耀映蓬荜。
以此难著语,老眼徒屡熨。
前贤有题韵,灵还不容乞。
欲写文君容,相如口犹吃。
投章自清绝,报聘我战栗。
昨者得君诗,冬景当暖日。
猝然遇强敌,不战势已屈。
堂堂既难当,惴惴良自失。
花前嫫姆陋,篆外青黄质。
鲁肃思一鸣,展禽恐三黜。
旧积已经年,佳情谅难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和沈子美梅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markdown
和沈子美梅诗
【注释】
“和”:应和、回应。
“沈子美”:指诗人的朋友沈子期,字子美。

一气如权衡,俯仰在缇室。
【译文】
天地之间如同一个秤杆,无论高低,都受到它的影响。
【赏析】
“一气如权衡”,比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这里用“权衡”来形容天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鼓行橐籥间,草木俱应律。
【译文】
鼓声从橐龠(一种古代乐器)中发出,草木都在随着音乐的节奏生长。
【赏析】
“鼓行囊籥间”,指的是鼓乐之声在天地间回荡,给人以震撼。这里的“橐籥”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象征着古代的音乐文化。通过“鼓行”、“草木”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物物各有长,辈行皆屈膝。
【译文】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人们也会因此而有所谦让。
【赏析】
“物物各有长”,意味着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里,诗人用“屈膝”来形容人们对事物的敬重和谦虚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敬畏上,也体现在对人类自身的修养上。

谁能长百花,寒梅最先密。
【译文】
谁能像梅花一样,在寒冷的冬天里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呢?
【赏析】
“谁能长百花”,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意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在冬天里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而“寒梅最先密”,则是指梅花在冬天里率先开放,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自此启端兆,次乃排等秩。
【译文】
从此以后,我们开始寻找春天的征兆,然后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排列。
【赏析】
“自此启端兆”,意味着从这一刻起,我们将开始追寻春天的气息。而“次乃排等秩”,则是指根据自然规律,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这里的“等秩”是指秩序和规律,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微者或易伤,大者或不实。
【译文】
微小的事物容易被伤害,而庞大的东西可能并不真实。
【赏析】
“微者或易伤”,这里的“微”可以理解为细小、脆弱的意思。诗人用“微者”来比喻那些容易受伤的事物,表达了对于脆弱事物的关注和担忧。同时,“或易伤”也提醒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而“大者或不实”,则是指那些庞大、虚假的事物。在这里,诗人用“大者”来比喻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事物,强调了追求真实的重要性。同时,“或不实”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客观冷静地分析,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剪除困陵暴,粪扫如扑抶。
【译文】
清除那些欺凌弱小、残暴不仁的人或事,就像扫除垃圾一样简单直接。
【赏析】
“剪除困陵暴”,这里的“剪除”可以理解为消除、取缔的意思。诗人用“困陵暴”来形容那些欺凌弱小、残暴不仁的人或事,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强烈谴责。而“粪扫如扑抶”,则是指清扫垃圾的动作,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清扫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这里的“扑壠”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意为用力投掷、打。诗人用“扑抶”来形象地描绘出清扫过程中用力投掷垃圾的场景,表达了对清洁环境的渴望和责任感。

骈开类争妍,粉败若老佚。
【译文】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最终都会落得衰败的结局。
【赏析】
“骈开类争妍”,这里的“骈开”可以理解为并排开放的意思。诗人用“类争妍”来形容各种花卉争相开放的景象,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动人。而“粉败若老佚”,则是指花瓣凋落如同年迈的人一样,形容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里的“老佚”是指衰老和失去活力的状态,诗人通过对比鲜花的美丽与衰老的过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采撷既纷纷,弃置复郁郁。
【译文】
采摘的果实纷纷落下,丢弃的果实又堆积如山。
【赏析】
“采撷既纷纷”,这里的“采撷”可以理解为采摘的意思。诗人用“纷纷纷”来形容采摘果实时的情景,表达了收获的喜悦和满足感。而“弃置复郁郁”,则是指丢弃果实后,原本茂盛的树木变得郁郁葱葱,形容了自然的恢复力和生命力。这里的“郁郁”是指茂盛的样子,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自然恢复力的赞美和感慨。

大抵争春花,柔弱忌寒冽。
【译文】
大多争春的花都是柔弱的,害怕严寒的天气。
【赏析】
“大抵争春花”,这里的“争春花”可以理解为那些争着开放、争夺春天的花朵。诗人用“大抵”来概括这些争春花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柔弱的、害怕寒冷的。这里的“争春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而“大抵”则传达了诗人对这些花朵的同情和理解。同时,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方知岁前梅,义勇过箭疾。
【译文】
我才知道年前开放的梅花有如此的勇敢,连箭的速度都比不过它。
【赏析】
“方知岁前梅”,这里的“岁前梅”可以理解为当年开放的梅花。诗人用这个词语表达了对梅花的敬仰之情。而“义勇过箭疾”,则是指梅花的勇敢超过了箭的速度快。这里的“义勇”可以理解为正义和勇敢的品质,而“过箭疾”则是形象地描述了梅花的迅速盛开与强大的生命力。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敬佩之情。

有如比红儿,观者亦呵叱。
【译文】
就像是红色的花儿一样吸引人,观看的人也会大声斥责。
【赏析】
“有如比红儿”,这里的“比红儿”可以理解为红色的花朵或者红色的事物。诗人用这个词语作为比喻对象,表达了对红色的赞美之情。而“观者亦呵叱”,则是指观看的人会对红色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呵斥、责骂等。这里的“呵叱”可以理解为斥责和责骂的意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红色事物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红色事物的一种普遍态度和看法。

有如当皱玉,却欲数梨橘。
【译文】
就像是经过打磨的玉石一样细腻光滑,但又像是要数梨橘子皮上的纹路一样错综复杂。
【赏析】
“有如当皱玉”,这里的“当皱玉”可以理解为像经过打磨的玉石一样平整光滑。诗人用这个词语作为比喻对象,表达了对玉石的赞美之情。而“却欲数梨橘”,则是指虽然像玉石一样平整光滑,但又像是要数梨橘子皮上的纹路一样错综复杂。这里的“数梨橘”可以理解为计算、衡量的意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玉石表面纹理的复杂性的赞赏之情,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玉石完美无瑕特质的质疑或反思。

又如奏金石,秋虫并啁唧。
【译文】
又像是演奏金石的声音,秋天的虫鸣声也随之响起。
【赏析】
“又如奏金石”,这里的“奏金石”可以理解为演奏金石乐器的声音。诗人用这个词语作为比喻对象,表达了对声音美好和谐的赞美之情。而“秋虫并啁唧”则是指秋天的虫鸣声随之而起,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这里的“啁唧”可以理解为虫鸣声的细微而和谐的声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秋天景象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又如持豨苓,便拟簉芝术。
【译文】
又像是握着稀苓草,便想把它当作灵芝一样的药草。
【赏析】
“又如持豨苓”,这里的“稀苓草”可以理解为一种中药材。诗人用这个词语作为比喻对象,表达了对中药材功效的认可和赞美之情。而“便拟簉芝术”,则是指将稀苓草当作灵芝一样珍视,认为它是珍贵的药材之一。这里的“簉芝术”可以理解为珍贵而神奇的草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中药材独特功效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又如白玉堂,光耀映蓬荜。
【译文】
又像是高洁无暇的白玉堂,光辉照耀着简陋的茅屋和竹篱。
【赏析】
“又如白玉堂”,这里的“白玉堂”可以理解为高洁无暇的地方或场所。诗人用这个词语作为比喻对象,表达了对高洁之地或人物的敬仰和向往。而“光耀映蓬荜”则是指光辉照耀到简陋的房屋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