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之水停山椒,汇为双溪霅与苕。
先生苕上结邻好,远得径山中洞霄。
浮图道人支若永,赤城黄冠陆修静。
前山后山松柏帏,七盘九盘龙虎鼎。
山前篮舁过者谁,不是长须谢灵运。
此游已恨失春期,更待清和闲昼景。
寄周秀实
天目之水停山椒,汇为双溪霅与苕。
先生苕上结邻好,远得径山中洞霄。
浮图道人支若永,赤城黄冠陆修静。
前山后山松柏帏,七盘九盘龙虎鼎。
山前篮舁过者谁,不是长须谢灵运。
此游已恨失春期,更待清和闲昼景。
注释:
- 天目之水:指天目山脉的溪流。天目山,在浙江省西北部,是江南名山之一。
- 停:停止流动。
- 汇为双溪:两溪汇集成双溪。霅溪、苕溪,都是浙西著名的河流。
- 苕:古地名,今属浙江省湖州市。
- 结邻好:结交邻居,泛指交友。
- 径山: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为佛教圣地之一。中洞霄:中洞,指山中的洞穴;霄,指山洞深处的石壁。
- 浮图:梵语“浮屠”的音译,意译为塔形建筑。支若永:僧人名;陆修静:僧人名。
- 前山后山:即指山的前后两侧。松柏帏:指山中松树、柏树茂密如帷幔。
- 七盘九盘:形容山路曲折回环。龙虎鼎:指山势险峻如同龙蛇盘旋。
- 篮舁:用篮子抬送。过者谁:谁经过这里?篮舁过者:有人经过。
- 长须:指长髯,即胡子。
- 此游:这次出游。春期:春天的时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游览天目山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这次游玩的感慨和期待。
全诗分为四段,每段都有独立的主题,但整体上又是相互关联的。第一段描述了山中溪流的景色,第二段描绘了山上的景色,第三段描绘了山下的松柏帏和山峰,第四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游玩的感受和期待。
诗人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词汇来描绘景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例如,“山前篮舁过者谁,不是长须谢灵运。”这句诗就通过描绘一个长胡子的人(谢灵运)经过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喜爱和向往。同时,“此游已恨失春期,更待清和闲昼景。”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游玩的美好期待,希望时间能够过得更快一些,以便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