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追古一长息,旧迹废毁成悲吞。
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
利取薪苏积稛絭,粥之陶瓬供烧燔。
羊公无庙忽不祀,但纵淫鬼歆牲蘩。
中庭有碑即堕泪,至今观者怀仁恩。
于民何诛不足问,非民忘德由官惛。
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
思仁爱树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
且欲王命得守固,誊言状事驰九阍。
书闻天子蒙报可,金石款刻垂后昆。
使民永念古遗爱,勖尔风化常丕敦。

【译文】

我来追古时一位长息之人,他的遗迹已被废弃,成为悲伤。民众的豪强占据山野,将树木砍伐为柴火和绳索。用木料制成的祭祀用具供祭品使用,祭祀用陶罐作为火炉来烧香祷告。羊公没有祠堂,却忽然不再供奉。中庭有碑文,就使人落泪,至今观者都怀着对仁德的怀念。对民众有什么诛罚是不够问的,不是忘记恩德而是由于官府昏庸。下令教令乡村重新修祠宇,把祭祀礼仪提升到最高等级。想到仁爱之树恭顺之处,禁止人们砍伐树木并修复围墙。想要王命得到坚守,上告情况迅速传到皇宫。书奏听说天子蒙恩可允,金石刻文垂示后代。让民众永远怀念古代遗留下来的恩爱,勉励你们风化常敦厚笃诚。

【赏析】

《重建岘山羊侯祠歌》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歌颂人民起义军首领王建的诗作。此诗前四句描绘了荆南地区人民遭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中间四句写起义军在战斗中的英勇斗争;最后两句则赞扬了起义军的崇高理想。

“我来追古一长息,旧迹废毁成悲吞。”诗人来到历史久远的荆南地区,看到这里已经变得荒凉破败,不禁感慨万分,心情悲痛。“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这里的“豪”指的是当地的土豪劣绅。他们霸占了山林的土地,大肆砍伐树木。这些被砍伐的树木都是一些珍贵的东西,如良田沃土、果树、药材等等。而那些珍贵的植物却因为被破坏而不能继续生长了。

“利取薪苏积稭絭,粥之陶瓬供烧燔。”这里描写了农民为了生存只能去砍伐树木,用来取暖和做饭。他们只能用陶罐来烧水做饭,这是多么痛苦的生活啊!“羊公无庙忽不祀,但纵淫鬼歆牲蘩。”这里提到了羊祜(公元206年~272年),他是西晋时期的名臣和军事家,曾经担任过荆州都督等职务。但他在任职期间并没有修建自己的家庙,导致当地百姓对他产生了怨恨情绪,最终引发了起义。“中庭有碑即堕泪,至今观者怀仁恩。”这里描述了当地百姓对于羊祜的敬仰之情,他们站在中庭看着墓碑就会流泪。这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怀念羊祜的恩德和政绩。

“于民何诛不足问,非民忘德由官惛。”“于民何诛不足问”,意思是说对于人民的惩罚问题不应该过于追究。“非民忘德由官惛”,意思是说不是因为老百姓忘记了恩德,而是官员们昏庸无道导致的。“下教邑里复祠宇,叙诸祭典跻之元。”“下教邑里复祠宇”,意思是让各地恢复原来的祠宇,以表达人们对羊祜的敬意。“叙诸祭典跻之元”,意思是将这些祭祀礼仪上升到最高的等级。这里的“升元”是指升入更高的地位或者级别。

“思仁爱树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这里描述了人们对于羊祜的尊敬之情,他们思念羊祜的仁爱之心,并在他的领地内禁止砍伐树木和修建围墙。“且欲王命得守固,誊言状事驰九阍。”“且欲王命得守固”,意思是希望能够得到国王的批准来守卫土地。“誊言状事驰九阍”,意思是通过上书的方式向九重天阙报告情况并请求批准。这里的“九阍”是指天门。“书闻天子蒙报可,金石款刻垂后昆。”“书闻天子蒙报可”,意思是书信送达皇帝那里后得到了回复并且被采纳。这里的“金石款刻”是指雕刻在石头或金属上的铭文,表示永久流传下去的意思。

“使民永念古遗爱,勖尔风化常敦。”“使民永念古遗爱”的意思是让民众一直记住羊祜的遗爱。“勖尔风化常敦”的意思是鼓励大家要注重道德风尚的建设。这里的“风化”是指社会风俗和道德风尚的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