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前人不可攀,金杯泛菊且开颜。
但知落帽临风醉,未必龙山胜凤山。
【注释】
东台山:今江苏省海安县。前人不可攀,金杯泛菊且开颜:指晋代王献之爱鹅成性,曾说:“与君相知在急难。”他爱鹅之情,可说是至高无上;而如今他已作古人,我们只能以金杯泛菊来开颜一笑而已;“金杯”即酒器,泛菊即饮酒赏菊,这里暗指晋代王献之的典故。落帽临风醉:指晋代谢安,他年轻时有“大风度”和“小情调”,经常骑马游览山川名胜,每到一处就停车解鞍,对风景名胜流连忘返,以至把帽子都掉了。他喜欢在风中戴帽子,因此人们称他为“东山再起”。未必龙山胜凤山:意思是不一定像龙山比凤山更胜一筹。
【赏析】
此诗是作者自题《东山》诗后所附的一首七绝。
首联写景。诗人登临东台山,放眼四野,但见一片秋色,令人心旷神怡。这“但”二字,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并非如初时那样激动。
颔联写意。诗人面对壮丽的景色,不由得想起晋代的王献之。王献之喜爱斗鹅,他曾说“与君相知在急难”,并说“我与君素未相识,今夕何夕得与君同乐?”可见王献之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而如今,他却已经成了古人,我们只能用金杯泛菊来开颜一笑了,“金杯”是酒具,泛菊即饮酒赏菊,这里暗指晋代王献之的典故。
颈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能够像王献之那样潇洒自如地饮酒赏菊,但是“落帽临风醉”毕竟只是一种偶然的风流韵事,并不能真正代表自己的志趣所在。因为谢安年轻时有“大风度”和“小情调”,经常骑马游览山川名胜,每到一处就停车解鞍,对风景名胜流连忘返,以至把帽子都掉了。他喜欢在风中戴帽子,因此人们称他为“东山再起”。谢安虽然也颇有文采,但他的“大风度”只是“小情调”的点缀,不能真正代表自己的志趣所在。
尾联议论。诗人认为,即使像谢安这样能骑射、能作文、能谈玄论佛、能吟诗赋词,也未必能比得上那些山水名胜胜于凤山的人;因此说“未必龙山胜凤山”。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登临东台山时的感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