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琉璃白昼寒,当年佛脚印旃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诗云:
五色琉璃白昼寒,当年佛脚印旃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注释:
- 五色琉璃:指寺庙装饰用的各种颜色的琉璃砖瓦。白昼寒:指在白天也显得有些寒冷,可能是因为琉璃材质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冷色调的光线。
- 佛脚印旃檀:旃檀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佛像或家具,佛脚印即指佛像上的足迹,这里指的是佛陀当年行走时所踏的地方。
- 藕丝织出三衣妙:藕丝指用莲藕制作的丝线,这里指用这种丝线编织出了三件精美的衣物。
- 贝叶经传一偈难:贝叶是古代印度僧侣常用的记载佛教经典的纸张,偈是佛教用语,指简短的语句,这里指通过贝叶经传递了一首难以理解的诗句,因为贝叶经通常都是梵文,翻译为汉语后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 夜看圣灯红菡萏:圣灯是指佛教中的明灯或吉祥灯,这里的“圣灯”指代寺庙内的大光明佛像,红色代表喜庆和热烈,而“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暗合佛教中的莲花象征。
- 晓惊飞石碧琅玕:早晨时分,寺庙附近的石头因晨光照射显得翠绿而晶莹剔透,琅玕是一种美玉,这里用来比喻这些石头的美丽。
- 更闻鹦鹉因缘塔:传说中鹦鹉会报恩,所以这里提到听到有关鹦鹉与寺庙因缘的故事,以及一个名叫“八十山僧”的人物试图讲述这个故事。
赏析:
《题三学山》是宋代诗人刘望之的一首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寺庙的建筑、装饰以及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古迹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通过对寺庙建筑、装饰以及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