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清夜话,觉子颇真情。
世已无前辈,方予畏后生。
天涯共流落,岁晚独无成。
桐下来春约,飞鸿望寄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细致地理解每个选项的内容要点,然后结合着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综合分析即可。本题要求对“寄吕之寿”进行赏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都是整首诗的一部分,考查的重点是诗句的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等。考生在解答时,首先必须把诗句的意思弄懂,然后根据各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和各项标准作出具体分析。比如本题中的第二句“世已无前辈”,意思是:世间已经没有可以效法的先辈了。第四句“方予畏后生”,意思是:正因如此,我担心年轻人。第五句“天涯共流落”,意思是:我们同处天涯而沦落异乡。第六句“岁晚独无成”,意思是:到了晚年却一事无成。第七句“桐下来春约”,意思是:桐树开花来年春天再约定。第八句“飞鸿望寄声”,意思是:鸿雁传书寄去问候。
【答案】
译文:一灯清夜话家常,觉子颇真情流露。世间已无先辈,我害怕年轻人。我们同处天涯,沦落异乡。到了晚年,却
一事无成。桐树开花来年春天再约定。鸿雁传书寄去问候。
注释:
①一灯:指一盏油灯。
②清夜:清静的夜晚。
③感(动)子:谓儿子感动自己。
④方、予:均为第一人称代词。
⑤后生:指年轻一代的人。
⑥流落:飘荡;流浪。此处指漂泊在外。
⑦岁晚:年老,指暮年。
⑧桐花:一种落叶乔木,其花白色,可入药,亦可作调料,亦为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这里指书信。
赏析:
《寄吕之寿》是一首抒情小诗,作者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自己身世和前途的担忧之情。
首句“一灯清夜话”写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点起灯火,与友人闲谈。这两句写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
第二句“觉子颇真情”表明诗人对朋友的真诚感情,他不仅关心朋友的安危,而且关心朋友的前途和命运。这一句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第三句“世已无前辈”,表明社会已没有可以效法的先辈了。这句话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第四句“方予畏后生”,表明自己怕年轻人。这一句表现诗人对年轻人的忧虑。
第五句“天涯共流落,岁晚独无成”,表明他们虽同处天涯,但都沦落异乡;到了晚年,却一事无成。这两句表现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感慨。
第六句“桐下来春约”表明桐树开花来年春天再约定。这一句表明诗人希望和朋友早日重逢,重聚于桐树下。
第七句“飞鸿望寄声”,表明鸿雁传书寄去问候。这一句表明诗人想借鸿雁传书,给朋友带去问候和关怀。
第八句“桐叶落春尽”表明桐树叶子落尽,春天过去了。这一句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