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江上理丝纶,此日桐城喜见君。
造化由来穷我辈,俗儒安得与斯文。
人间腥腐荃俱化,圃内宽闲菊自芬。
万里秋天愁不尽,取将风月与谁分。

【注释】

呈刘秋圃:赠送给刘秋圃。

理丝纶:治理丝织品的纹理,比喻治理国家政事。

桐城:地名,在今安徽省中部。

俗儒:平庸浅陋的儒生。

腥腐:指腐败、污秽之事。

荃:香草。

取将:取用。

风月:自然美景。

【译文】

十年来我在江上治理丝织品的纹理,今天在桐城见到你很高兴。

造化从来都是穷尽我们这些庸人,庸俗的儒生哪里能和这高雅的文墨同伍?

人间的腥腐之物都化为香花,圃内的菊花独自开放芬芳。

万里江山我愁思无尽,拿什么去分赠给谁?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对刘秋圃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作此诗以酬谢。首联“十年江上理丝纶”点明题旨。江上理丝纶,喻指治理天下大事。诗人自谓多年治丝而得其理,故称“此日桐城喜见君”。桐城即今安徽桐城县,唐宋时为文人聚居地。《新唐书·文艺传》载:“韩愈调官至吏部侍郎,召入朝,言事多切直,帝前未尝有也。愈退让曰:‘臣比年以来辞疾家居,非敢怠旷,乃臣病作,不敢谒天子,且陛下春秋高,听览万几,宜少须辅弼大臣及中书舍人。”韩愈晚年虽任吏部侍郎,却不肯趋承逢迎,与刘秋圃的志趣相合。颔联说,“造化由来穷我辈,俗儒安得与斯文”,是说造化所赋予我们的,只能是穷困潦倒;庸俗的儒生怎么能与这高雅的文墨同伍呢?作者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屡遭挫折,但并不灰心丧气,仍怀有匡世济民的愿望,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颈联两句是对首句的回答,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志趣所在。尾联写自己的感慨之情。“人间腥腐荃俱化,圃内宽闲菊自芬。”意思是:人间所有的腥腐之物都化为香花,圃中的菊花独自开放芬芳。这里既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决心,又暗含了对国事民生的担忧之情。“万里秋天愁不尽,取将风月与谁分?”意思是:万里江山我忧愁无尽,拿什么去分赠给谁?诗人以风月自喻,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以及报国无路的无奈。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怀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