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以睡作佛事,复名所住庵。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
勿笑胁尊者,二子正同参。
诗句释义:
- “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 这两句诗描述了阿师的睡眠状态,好像叶子上的蚕吃饱了一样。
- “以睡作佛事,复名所住庵。” — 用睡眠来修行佛教的法事,因此又被称为“所住庵”。
-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勿笑胁尊者,二子正同参。” — 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梦境的超然态度,以及与胁尊者一起讨论佛学的经历。
译文:
阿师像叶子上的蚕一样,在睡梦中达到了极度的宁静。通过这种状态来修行佛法,他的名字就成为了“所住庵”,即他的住处。当他从梦境中醒来时,对于外界的事物并不感到特别,就好像月亮的影子仍在潭水中一般。不要嘲笑胁尊者的禅定之境,因为这两位禅师的境界实际上是一样的。他们共同探讨佛学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阿师的睡眠状态和其修行方式,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理念。诗中的“阿师”可能是指某个禅宗僧侣或修行者,通过睡眠达到一种深度的冥想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智慧的提升。
诗中的“以睡作佛事,复名所住庵”表明,通过睡眠进行佛事实践,不仅是一种修行方法,也是修行场所(所住庵)的来源。这种修行方式可能源于佛教的禅修传统,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修行的机会,通过日常行为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觉悟。
诗中的“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进一步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物质与精神界限的思考。诗人认为,当人们醒来时,对于外界事物的看法并不重要,就像月亮的影子在水中一样自然存在。这反映了一种无我、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禅宗“无念”、“无心”等理念的实践。
“勿笑胁尊者,二子正同参。”这一句可能指的是胁尊者与阿师之间的交流或对话。通过共同探讨佛学问题,两位禅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理解,这显示了禅宗中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禅宗修行理念和生活态度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