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室曾窥金锡光,汾阳宗绪故应长。
不嫌俗子堪传授,更借馀波到乐浪。

【注释】

次昭觉圆老韵:指和昭觉圆老的诗作进行对句。丈室:指僧人的居所,也借指南岳僧庐。金锡光:佛家的语汇,指佛法、法相等。汾阳宗绪:指佛教禅宗的汾阳门下,即南宗。不嫌:不怕,不拒绝。堪传授:可以教授。更借馀波:借用了佛教余波的影响。乐浪:指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后,在韩国汉城一带发展起来的一个佛教学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为友人的诗歌所作的一首对仗工整、韵味深长的和诗。

首句“丈室曾窥金锡光”,以丈室比喻僧人的住处(也借指南岳),以金锡光比喻佛家学说的光芒,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学说的向往。

第二句“汾阳宗绪故应长”,以汾阳宗主的姓氏作为比照,表达对佛教南宗的崇敬之情。同时,“应”字也隐含了诗人对朋友的期许。

第三句“不嫌俗子堪传授”,表达了对朋友人品的赞美。这里的“俗子”指的是与佛家教义不合的人,而诗人认为他可以接受佛家的教诲,说明他对朋友的人品十分赞赏。

尾联“更借馀波到乐浪”,“馀波”一词出自《庄子·外物篇》,原意是指江河水退后留下的波纹,这里则用来比喻佛教思想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诗人用此来表明他对佛教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前景充满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