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武皇逸志凌九垓,追风蹑影思龙媒。鲁班门外立铜马,天厩万匹皆尘埃。
又不见伏波将军破交贼,归来殿前献马式。据鞍习气殊未衰,想见老子真矍铄。
两京翻覆知几秋,只有山河供客愁。孤烟落日蚕丛国,出此神物于荒丘。
千年黄壤谁作主,犹把归心泣风雨。但恐一朝去无踪,有似丰城宝剑化双龙。

译文

君不见汉武皇帝有超越凡俗的抱负,他追求风驰电掣,渴望像龙一样飞翔。在鲁班门前立着一匹铜马,它象征着天厩中的万匹战马都已尘土飞扬。

又不见东汉的伏波将军曾经击败交趾的叛乱,归来时向武帝献上了战利品。虽然年岁已高,但据鞍习武的气势依然未减,让人想象到那位将军当年真是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两京(长安和洛阳)的变迁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只有山河依旧为客愁所困。孤烟与落日映照下的蚕丛国,仿佛从这废墟中走出的神物。

千年黄土之上,谁又能主宰这一切?仍旧怀着归乡的心泪,面对风雨。然而我担忧,有一天这些宝物会消失无踪,就像丰城宝剑化为双龙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铜马和伏波将军的回忆,反映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首句“君不见武皇逸志凌九垓”描绘了汉武帝雄心勃勃、志在四方的形象。第二句“追风蹑影思龙媒”则展现了汉武帝对龙的崇拜,以及希望像龙一样驰骋天下的愿望。第三句“鲁班门外立铜马”和第四句“天厩万匹皆尘埃”进一步强调了铜马在汉代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铜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句“又不见伏波将军破交贼”提到了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他在平定交趾叛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第六句“归来殿前献马式”则描述了马援凯旋回朝的情景,以及人们对他的赞誉。第七句“据鞍习气殊未衰”表达了对马援年高体壮、仍保有军人本色的敬佩。第八句“想见老子真矍铄”则通过“老子”一词,巧妙地将马援比作诸葛亮,表达了对其精神风貌的钦佩。

第九句“两京翻覆知几秋”回顾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政权更迭的历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第十句“只有山河供客愁”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无常的感慨。第十一句“孤烟落日蚕丛国”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地区的描绘。第十二句“出此神物于荒丘”则意味着这样的遗迹或物品最终被遗弃或遗忘。

最后一节“千年黄壤谁作主”和“犹把归心泣风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对故土的眷恋。最后的“但恐一朝去无踪,有似丰城宝剑化双龙”则是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以及对于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的警示。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遗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故土的深情。同时,诗歌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