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平皋垄低,秋深云雨晦。牧人荷蓑笠,匍伏在牛背。
稚牛先跳逸,两牛追不及。安得青天出白日,重来缓驱莫相失。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流寓成都草堂时所作,共四首。

第一首:山高平皋低,秋天深秋云雨多。农民荷着斗笠和蓑衣,匍匐牛背上劳动。小牛先跳开,两个牛又追不上。哪能得天公出白日,重来缓驱莫相失。

译文:山高草平,秋天深秋云雨多。农人戴着斗笠和蓑衣,在牛背上辛勤劳作。小牛首先挣脱了缰绳,两只牛也追赶不上。哪能得到天公出白日,再次来到不要错过。

注释:皋(gāo):水边的高地。“平”是低的意思。“云雨晦”,指阴雨连绵。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草堂定居,这里写他在成都所见。牧人:放牧的人。荷:背负。斗笠:竹制的帽子,用来遮雨遮阳。蓑衣:一种用草或棕皮制成的衣服,可挡风遮雨。“匍伏”:指趴在牛背休息。“两牛”:指另外的牛。“跳逸”:指小牛挣脱缰绳后跑开而自己却没能追上。“青天”:指晴朗的天空。杜甫当时正处在颠沛流离之中,他希望天下能够重现往日的太平盛世,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白日”:指阳光普照大地。“缓驱”:指缓慢地行走。莫相失:千万不要错过。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牧童与耕牛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牧童与耕牛之间不同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快乐。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