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花红死睡初醒,一枕孤怀病客情。
海上有山应大梦,人间无路可长生。
乾坤意入凭栏阔,风月人归似旧情。
汉殿香销春寂寂,夕阳无语下西城。
吊盈盈三首
烛花红死睡初醒,一枕孤怀病客情。
海上有山应大梦,人间无路可长生。
乾坤意入凭栏阔,风月人归似旧情。
汉殿香销春寂寂,夕阳无语下西城。
一、注释与译文
- 诗句注释:
- “烛花红死”:形容烛火燃尽,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或某种美好事物的终结。
- “一枕孤怀病客情”:整夜辗转反侧,心中充满孤独和思乡之情。
- “海上有山应大梦”:暗示着远大的志向和梦想,如同海中的山般遥不可及。
- “人间无路可长生”:表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长久的生命或愿望。
- “乾坤意入凭栏阔”:表达对广阔天地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豁达与宽广。
- “风月人归似旧情”:指人事已非,但记忆中的美好情感依旧如故。
- “汉殿香销春寂寂”:描写宫中的香气已消,春天也显得格外寂静。
- “夕阳无语下西城”: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无言的哀愁与不舍。
- 译文展示:
- 第一句:“烛花红死,睡初醒”,描述了一个因思念而失眠的人,一夜未眠,看着燃烧殆尽的蜡烛,感叹时间的流逝。
- 第二句:“孤怀病客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如同身患重病之人,感受着世间冷暖。
- 第三句:“海上有山应大梦”,比喻了诗人的理想或抱负,高远而难以触及,像海中的山峰一样遥远且梦幻。
- 第四句:“人间无路可长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意识到无论怎样努力追求,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有限性。
- 第五句:“乾坤意入凭栏阔”,表现了诗人胸怀广阔,面对自然景观时感到心胸开阔。
- 第六句:“风月人归似旧情”,回忆过去的情感如同风中飘荡的月亮,虽美却难以捕捉。
- 第七句:“汉殿香销春寂寂”,汉宫的香气已经消散,春天也变得更加寂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变迁。
- 第八句:“夕阳无语下西城”,夕阳落下时,一切都显得如此沉默,似乎在告别过去的辉煌。
二、赏析与讨论
- 主题探讨:
- 此诗以“吊盈盈”为题,可能寓意着对一个人物或一段经历的深切怀念。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活动和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 诗中多次使用“梦”、“无路”、“无尽”等概念,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短暂性,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 “海上有山应大梦”和“人间无路可长生”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复杂而深沉。
- 情感分析:
- 从情感角度看,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他又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构成了诗中的核心。
- 诗中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和希望,到后来的失望和悲伤,再到最后的释然和接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循环。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真实,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深情和哀婉的氛围。
- 在结构上,此诗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背景与写作背景
创作时间:王山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他们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王山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在宋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阶层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这使得文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社会和个人的内心世界。王山作为魏人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很可能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个人经历:王山的个人经历也是这首诗的重要背景之一。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窥见他在生活和情感上的一些特点。例如,诗中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环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