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南涧北山边,惯见岭云和野烟。
山深路僻空吊影,梦惊松竹风萧然。
杖藜芒屩谢尘境,已甘老去栖林泉。
春篮采术问康伯,夜灶养丹陪稚川。
渔樵每笑坐争席,鸥鹭无机驯我前。
一朝忽作长安梦,此生犹欲更问天。
归来未央拜天子,枯荄敢自期春妍。
造物潜移真幻影,感时未用惊桑田。
醉来却画山中景,水墨想像追当年。
玉堂故人相与厚,意使嫫母齐联娟。
岂知忧患耗心力,读书懒去但欲眠。
屠龙学就本无用,只堪投老依金仙。
更得新诗写珠玉,劝我不作区中缘。
佩服忠言匪论报,短章重次木瓜篇。
【注释】:
- 子瞻再和前篇:苏轼,字子瞻,故称。非惟格韵高绝而语意郑重:不仅格律严整、韵味高深,而且词义庄重。
- 山深路僻空吊影,梦惊松竹风萧然:在山中深处,空旷的山野里,只有我的影子在晃动,惊醒了我,松树竹子发出飒飒的声音,风吹过,让人感到萧索冷清。
- 杖藜芒屩谢尘境,已甘老去栖林泉:拄着藜杖,穿着破鞋,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已经习惯了隐居在山林间。
- 春篮采术问康伯,夜灶养丹陪稚川:春天采摘草药,向康伯请教养生之道;晚上烧火做饭,陪伴稚川修炼长生不老之术。
- 渔樵每笑坐争席,鸥鹭无机驯我前:渔夫和樵夫常常笑我坐在他们的前面,而我却无动于衷。
- 一朝忽作长安梦,此生犹欲更问天:突然梦见自己回到了长安(古都),心中还想着要去问一问命运。
- 归来未央拜天子,枯荄敢自期春妍:回到京城后拜见皇帝,希望朝廷能够给我一个官职。但我只是一棵枯萎的小草,不敢奢望能够迎来春天。
- 造物潜移真幻影,感时未用惊桑田:造物主暗中改变了一切,让万物呈现出幻影般的景象。然而我并不惊讶,因为我深知世间的无常。
- 醉来却画山中景,水墨想像追当年:喝醉酒后,我在山中画下了许多风景。我用水墨描绘出当年的景色,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 玉堂故人相与厚,意使嫫母齐联娟:我曾经的朋友都在玉堂里,我们关系亲密无间。他们甚至把丑女比喻成美女,以表达对她们的喜爱之情。
- 岂知忧患耗心力,读书懒去但欲眠:我并不知道忧虑和困扰会消耗我的精力,反而让我变得懒惰起来,只想睡觉。
- 屠龙学就本无用,只堪投老依金仙:学习屠龙的技巧并没有用处,我只能够依靠这些本领度过晚年。
- 更得新诗写珠玉,劝我不作区中缘:又收到一首新的诗,它像明珠一样美丽动人。这首诗提醒我要远离世俗纷争,追求自己的梦想。
- 佩服忠言匪论报,短章重次木瓜篇:我非常佩服那些忠诚的话语。尽管这些话没有回报(我),但我还是把它们当作珍贵的礼物。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开篇便提出了主题:人生如梦,世事如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更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敬畏。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的隐居生活。他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自由,远离尘世的纷扰。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人并没有因为隐居生活而满足。他渴望着能够改变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他开始寻求仕途的机会,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种追求虽然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
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诗人在仕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他被迫离开家乡,离开了亲人和朋友;他不得不忍受各种委屈和不公正待遇。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诗人逐渐放弃了对官场的追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他意识到,与其在官场中为了名利而挣扎,不如在山林中寻找真正的自我。这种转变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诗人在一次梦中回到了长安。梦中的景象让他深感震撼和感慨。他思考着自己的命运,思考着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思考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通过描绘作者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和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