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巴曲,平生万里桥。
衣冠无赖客,花月可怜宵。
【注释】
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县。三巴:四川的嘉陵江、涪水和渠江,古时称为三巴。曲:曲折、回旋。万里桥:成都南面的桥梁名。衣冠:指仕宦之人。无赖客:不守法度的人。宵: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写送别友人张判官归巴州的惆怅心情和依依不舍之情。首句“回首三巴曲”,以曲字领起,言诗人对成都一带的山水风物有很深的印象。成都在蜀郡的西南,这里地势平缓,三面环山,形如半岛,故称三巴。三巴之北就是蜀国旧都,诗人对此自然有特殊的感情。“三巴”二字,不仅点明地点,而且暗寓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留恋之情。次句“平生万里桥”,言自己一生走遍万里路的艰辛历程。成都南面的万里桥,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文人学士往来吟咏的名胜之地。诗人在此送别朋友,不禁感慨万千,因而发出了“平生万里桥”的感叹。
第三句“衣冠无赖客”,言友人张判官是一个不拘礼法而游手好闲之徒。“衣冠”一词,既指官服,又借指读书人,这里指张判官。“无赖”二字,用来形容张判官放荡不羁,行为轻浮。“客”则指过客、客人,这里指张判官。末句“花月可怜宵”,写送别之夜的良宵美景,却令人倍感凄凉。“花月”一词,既指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色,也借指男女幽欢之事,这里指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可怜宵”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张判官离别的哀伤,也暗示了诗人与张判官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感情纠葛。全诗通过对成都三巴的描绘、对友人离别情景的描述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命运的恐惧。同时,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