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可鉴秋毫,供吟属我曹。
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
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
霜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中秋月

明可鉴秋毫,供吟属我曹。

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

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

霜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译文:
明亮的月光可以照亮秋天的毫毛,供我来写这首诗。
过了一年才能见到一次,但我愿意整夜不休息。
月光寒冷而明亮,像白色一样洒满了天空,
月光清凉地照耀着大地,像高高的手掌。
月亮照在霜台上,寒冷的气息弥漫开来,
我的蓝色官袍被这寒气所染,显得更加寒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和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首句“明可鉴秋毫”,以明月的明亮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和情感,表现出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之情。接下来三句“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表达了作者对难得一见的中秋之月的珍惜之情,以及为了欣赏这难得的美景而愿意付出努力的心情。

诗的后四句“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霜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通过对月的描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其中“冷向天心白”,形容明月的寒冷气息直冲天心,给人以清冷之感;“清临露掌高”,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最后两句“霜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则通过与霜台的映照,将明月的寒气带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得他的蓝袍也充满了寒气。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明月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