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诗篇对玉除,是谁传写到商于。
昔从蓂荚阶前作,今向莲花座畔书。
商岭未甘随绮季,汉庭曾忝用相如。
山僧莫怪频垂泪,乍别承明旧直庐。

【注释】

  1. 初到:刚到达。商州馆:指商州刺史的公署,即州府中的客舍。妙高禅院:寺院名,位于陕西商县西北。佛屋壁:佛教建筑的墙壁。草圣:指草书大家张旭。数行:几行字。
  2. 皇帝试:皇帝考核。贡士:应征的士人,科举考试中选的人。歌:歌颂、赞颂。
  3. 追思:追念过去的事,怀念。
    【译文】
    我初到商州官舍,看到妙高禅院墙壁上有张旭的草书几行,是我几年前在殿试上写的《皇帝试》,现在追忆起来,感慨万千。
    张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被称为“草圣”。我曾在科举考试中被皇帝考核过书法,那时的诗是应制之作,歌颂皇上的功绩。
    我曾在朝廷担任过宰相,后来被贬谪到商州任刺史,如今要离开这里回长安了,心中不胜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商州任职期间,路过妙高禅院时所写。诗人以草书名家的张旭为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刚来到商州官舍的时候,在禅院的墙壁上看到了张旭的几行草书。诗人对张旭的才情非常敬仰,称他为”草圣”。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写作此诗的动机和原因。
    第三句则是诗人回忆自己在朝廷任职时的往事。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被皇帝考核过书法,当时写的就是应制之作,歌颂皇上的功绩。这句诗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第四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曾在朝廷担任过宰相,后来却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贬谪到商州任刺史。这句诗既表达了他的无奈和悲伤,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黑暗。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别商州的感慨。他要回到长安了,心中不胜伤感。这里的“山僧”可能是指禅院里的和尚,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他频频垂泪,是因为即将离别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禅院,离开这个让他怀念的地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诗人通过对张旭的赞美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