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途流落似长沙,赖有诗情遣岁华。
吟弄浅波临钓渚,醉披残照入僧家。
石挨苦竹旁抽笋,雨打戎葵卧放花。
安得君恩许归去,东陵闲种一园瓜。
【解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宦途失意中仍不忘归隐生活的闲适诗。
首联:“新秋即事”,点明时令为“新秋”,即初秋,交代了时间背景。此句中“即事”二字表明,诗人在写自己的即目所见之事,也就是眼前所见之景。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是写诗人眼前的景色,也是诗人心情的表现。“流落”“岁华”“遣”、“吟弄浅波”、“醉披残照”等词都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以“流落似长沙”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说明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而“赖有诗情遣岁华”则表现了尽管诗人仕途不顺、生活坎坷,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诗歌的心,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此排解心中的不快。
颔联:颈联是写诗人在钓鱼渚边垂钓,醉后入僧舍。这两句诗中的“石挨苦竹旁抽笋,雨打戎葵卧放花”都是写诗人所见的自然景物,其中“苦竹”、“戎葵”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物,同时也是诗人眼中的意象化的人物。这两句诗中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如“挨”字就写出了苦竹的生长习性,“卧放花”一词则写出了戎葵生长的姿态,从而使得整句诗充满了生机,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画面感。
尾联:尾联两句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君恩许”三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表明了他渴望得到朝廷的支持的愿望;而最后一句“东陵闲种一园瓜”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过一种闲适的生活的愿望。这两句诗中的“闲种”、“一园”都是诗人眼中的意象化的人物,同时这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答案】
译文:
新秋之际我来到江边,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心中不禁感叹道:我像长沙一样被贬谪,然而我有诗才却可以寄托我的情怀。我一边吟诵着诗歌一边在岸边的浅水里钓着鱼,喝着酒,欣赏着晚霞映照下的美景。我沿着河边走着,看见石头旁边长出了苦竹,而那苦竹旁边的小溪已经长满了竹子的嫩芽,溪边的野菊也在雨中悠然地开放着。
赏析:
此篇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秋天。当时作者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因与李绛论政见不合而罢官。本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前半部分写景抒情。首句“新秋即事”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即事”说明诗人正在观景。次句“宦途流落似长沙”,是说作者此时正像被贬到长沙一样处境艰难。第三句“赖有诗情遣岁华”,表明诗人尽管处境艰难,但是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第四句“吟弄浅波临钓渚”,是说诗人站在江边,一边吟诵诗句,一边垂钓于江渚之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刻。第五句“醉披残照入僧家”是说诗人在喝酒之后,披着残阳余晖进入寺庙之中,感受着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这些景物都是诗人眼中的意象化的人物,也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化的人物。
后半部分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领悟。第六句“石挨苦竹旁抽笋”,是说诗人看到石边苦竹已经长出了新的嫩芽,就像自己的才能被荒废一样。第七句“雨打戎葵卧放花”则是说那些盛开的戎葵花在雨中静静开放,就像诗人的希望和抱负一样,虽然受到挫折,但是依然坚韧不屈。第八句“安得君恩许归去”是说如果能够获得皇上的信任和支持,那么诗人就可以回到故乡过上闲适的生活。最后一句“东陵闲种一园瓜”是说如果皇帝能够允许诗人回到故乡种瓜的话,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又含蓄,语言流畅而又自然,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