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阳领郡经三月,宝应游山始一回。
屐齿免忧岩下折,簿书长苦案头堆。
潾潾泉石吟魂健,漠漠烟岚病眼开。
尽日引渠寻胜境,读碑看篆扫苍苔。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写出诗句的赏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前,通读全诗是关键。理解诗句大意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还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如以词害意、以偏概全、主次颠倒等。如第一句中的“领郡”,领郡指代滁州,即现在的安徽省来安县。三月领郡,三月后,领郡之境已历三载。第二句中的“游山”,指游览宝应寺周围的山,游山一次,为数月之后。第三句中的“屐齿免忧岩下折”中“屐齿”是指木屐的齿,因为长年行走于岩石上,所以屐齿容易折断。第四句中的“簿书”,是官署文书,“长苦”指常常苦闷不堪。第五句中的“病眼”,指眼睛不好使,“开”指睁开。“病眼开”,即指重获生机。第六句中的“引渠”,指引水灌溉,“胜境”指风景优美的境界。第七句中的“读碑看篆”,指阅读石碑上的篆刻文字。“苍苔”,指绿苔。“扫苍苔”指清除青苔。第八句中的“尽日”,指整天。“引渠寻胜境”,整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宝应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
【答案】
(1)
①领郡:领郡指代滁州。三月领郡,领郡之境已历三载。②游山:指游览宝应寺周围的山。③屐齿:指木屐的齿
,因为长年行走于岩石上,所以屐齿容易折断。④簿书:指官署文书。⑤病眼:指眼睛不好使。⑥胜境:指风景优
美的境界。⑦读碑:指阅读石碑上的篆刻文字。⑧苍苔:指绿苔。⑨扫苍苔:指清除青苔。⑩引渠:指引水灌溉。
⑪胜境:指风景优美的境界。⑫尽日:指整天。⑬引渠寻胜境:整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宝应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