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员多阙,徒劳迹可伤。
金台虽载筑,珠履未成行。
始隗前言在,依刘后进光。
免教青史上,徒美一燕王。
注释:
- 投柴殿院:指投宿在柴殿的官员。
- 从事员多阙:指担任官职的人很多,却有很多空缺。
- 金台虽载筑:指虽然金台被修建了,但并未有人居住。
- 珠履未成行:形容虽然有珠玉般的脚,但没有人穿着行走。
- 始隗言在:指开始时的言论还在耳边回响。
- 依刘后进光:指后来追随刘备的人得到了光耀。
- 免教青史上:指不要被写在青史上。
- 徒美一燕王:只让一个燕王显得美丽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描绘官场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和不满。
首句“投柴殿院”暗示了诗人的身份,他是被投宿在柴殿的官员。这里的“柴殿”可能是指一种简陋的住宿场所,也可能是指一种比喻,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次句“从事员多阙”,表明担任官职的人很多,但很多都处于空缺状态。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或官员们忙于其他事务,没有时间处理这些空缺职位。
第三句“金台虽载筑”,意指虽然金台被修建了,但却没有人居住。这可能是指官员们的住所豪华却无人问津,或者是指官员们的工作只是形式上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四句“珠履未成行”,形容虽然有珠玉般的脚,但没有人穿着行走。这可能是因为官员们的鞋子并不华丽,或者是指官员们的生活并不富裕。
第五句“始隗言在”,意指开始时的言论还在耳边回响。这句可能是说,诗人在官场中听到了许多抱怨和不满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并没有得到解决。
第六句“依刘后进光”,指后来追随刘备的人得到了光耀。这可能是指诗人在官场中看到了一些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后来获得了提拔和重用。
最后两句“免教青史上,徒美一燕王”,意指不要被写在青史上,只让一个燕王显得美丽而已。这可能是因为诗人认为那些有能力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赏识和重用,而不是仅仅因为外表的美丽而被忽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官场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和不满。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