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郡得官酝,月给盈三斛。
地僻少使车,时清罕留狱。
老大复迁谪,吾怀颇幽独。
婵娟楼上月,烂漫池边菊。
东院与西亭,翛翛风弄竹。
对此不开樽,骚人应恸哭。
独酌入醉乡,陶然瞑双目。
醒来成浩叹,胡为事口腹。
彝酒书垂诫,群饮圣所戮。
汉文亦禁酒,患在糜人谷。
自从孝武来,用度常不足。
榷酤夺人利,取钱入官屋。
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难复。
吾无奈尔何,更尽杯中渌。

官酝为郡得官酝,月给盈三斛。

地僻少使车,时清罕留狱。

老大复迁谪,吾怀颇幽独。

婵娟楼上月,烂漫池边菊。

东院与西亭,翛翛风弄竹。

对此不开樽,骚人应恸哭。

独酌入醉乡,陶然瞑双目。

醒来成浩叹,胡为事口腹。

彝酒书垂诫,群饮圣所戮。

汉文亦禁酒,患在糜人谷。

自从孝武来,用度常不足。

榷酤夺人利,取钱入官屋。

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难复。

吾无奈尔何,更尽杯中渌。

注释:

  1. 官酝:官府酿造的酒。2. 月给:每月供给的酒量。3. 地僻:地方偏僻。4. 使车:使者的车驾。5. 时清:时局清明。6. 老大:年老体衰。7. 婵娟:形容月亮明亮貌。8. 烂漫:盛开貌。9. 东院:指庭院。10. 西亭:指亭子。11. 翛翛:风吹的样子。12. 骚人:诗人的自称,这里指作者自己。13. 独酌:独自喝酒。14. 陶然:愉快的样子。15. 醒:醒来。16. 浩叹:长叹。17. 奈何:无可奈何。18. 更尽:再喝干。19. 杯中渌(lù):指酒杯中的酒。20. 古今事:古代和今天的事情。21. 帝皇道:帝王的统治之道。22. 吾:我。23. 更:再。24. 醪(láo)酒:指酒。25. 垂诫:留下告诫。26. 榷(què)酤(gū):官府垄断经营酒业。27. 取钱入官:官府从专卖酒中获得的利润归官府所有。28. 帝皇道难复:帝王的统治之道难以再实现。29. 吾:我。30. 帝皇:指皇帝。31. 无奈何:没有办法。32. 更尽杯中渌:再喝干酒杯里的酒。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官酝比作酒,通过饮酒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忧思及悲愤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深远,情感深沉而含蓄蕴藉,是唐人咏物诗中的佳作。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这是一篇咏官酝的诗歌。官酝,指官府酿制的美酒。“月给”二字说明官酝供应的数量,也反映了当时酿酒业的生产状况。“月给”两字既表明了酒的来源,又暗示出酿酒者的身份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酒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地僻少使车”,意味着官酝所在的地区偏僻荒凉,很少有使者往来,因此官酝的供应数量较少,只能供应给少数人享用。这里的“地僻”和“少使车”都暗示了官酝的珍贵程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时清罕留狱”,意味着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官员们很少被关押在监狱里,因此官酝的供应数量也相应减少。这里的“时清”和“罕留狱”都暗示了官酝的珍贵程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老大复迁谪,吾怀颇幽独”,诗人感叹自己年纪大了又被贬谪,心中充满了孤独感。在这里,诗人通过自己的遭遇来表达对官酝的珍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感慨。
    接下来的句子“婵娟楼上月,烂漫池边菊”,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楼上欣赏明月和池边观赏菊花的情景。这里的“婵娟”和“烂漫”都是形容月亮和菊花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
    第五句“东院与西亭,翛翛风弄竹”,诗人描写了自己在东院和西亭中享受着风吹竹林的美好时光。这里的“翛翛”是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
    第六句“对此不开樽,骚人应恸哭”,诗人表示自己因为不能畅饮官酝而感到惋惜和悲痛。这里的“不开樽”是形容自己不能畅饮官酝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而“骚人应恸哭”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第七句“独酌入醉乡,陶然瞑双目”,诗人描写了自己独自喝酒入迷到忘记一切的境界。这里的“陶然”是形容自己沉醉于酒乡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而“瞑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官酝的热爱到了极致,以至于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愁。
    第八句“醒来成浩叹,胡为事口腹”,诗人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认为喝酒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只会浪费粮食,损害身体健康。这里的“浩叹”是形容诗人对现实问题的感慨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酝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也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第九句“彝酒书垂诫,群饮圣所戮”,诗人批评了那些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的行为,并指出这种行为违反了圣贤的教诲。这里的“彝酒”指的是官府酿酒,“垂诫”则是留下警戒之意。同时,“群饮圣所戮”则暗示了饮酒过量会招致祸端,触犯法律。这里的“圣所”指的是皇宫或朝廷,“戮”则表示刑罚或杀头的意思。
    第十句“汉文亦禁酒,患在糜人谷”,诗人指出汉代也曾禁止饮酒,但问题的根源在于浪费粮食导致农民破产。这里的“汉文”指的是汉代的皇帝刘彻,而“禁酒”则表示禁止酗酒的行为。同时,这里的“糜人谷”则是指耗尽国家的粮仓、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
    第十一句“自从孝武来,用度常不足”,诗人感叹自西汉以来历代皇帝都在不断浪费国家财富而导致经济困难。这里的“孝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而“用度常不足”则表示国家财政经常入不敷出的情况。同时,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和总结,提醒后人要珍惜资源、节约开支。
    第十二句“榷酤夺人利,取钱入官屋”,诗人批判了政府垄断酒业的做法剥夺了百姓的利益。这里的“榷酤”指的是官府垄断酒业的经营权,“夺人利”则表示剥夺了百姓的财产权益。而“取钱入官”则意味着政府将收取的酒税收入全部归官府所有,不再支付给百姓。这里的“官屋”指的是官府的房屋或建筑,暗示了政府的贪婪和自私。
    最后两句“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难复”,诗人感叹古今之事往往相差甚远,帝王统治之道难以再次实现。这里的“相倍”表示两者相差很大或相反的意思,而“帝皇道难复”则表示帝王统治之道已经无法再次实现或恢复。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官酝的描述和抒发自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忽视等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和人民疾苦等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